交易 思想纵横丨走出电力现货交易的认识误区( 二 )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敦楠也认为 , 电力中长期交易本质上属于现货交易 , 即“远期现货交易” , 人们常说的“现货交易”实际上是“即期现货交易” 。 电力中长期交易的对象是实物而不是合约 , 因此 , 它不是期货交易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新版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解读》更是指出 , 中长期交易提供的价格信号可以引导电源的规划和投资 。
电力系统是世界上人工创造的最复杂的系统 , 依赖于这个系统而建立起来的电力市场 , 必须在电力技术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两者的“交集”中运行 , 因此 , 其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市场 , 电力现货交易的内涵显然需要从多个维度思考和把握 。
现货与现货交易虽不是同一概念 , 但二者密切相关 , 没有现货也就没有现货交易 。 可以说 , 凡是对已建并具备发电条件的电厂其可预期的上网电力电量进行的交易 , 无论是年度、月度、周内还是日前、日内交易 , 都是现货交易 。
现行的“电力现货交易”概念充满矛盾
所有的电力交易虽都是电力商品生产前的交易 , 即所谓的“实时交易” , 但也需要提前进行 , 不可能做到交易与交割同时完成 。 将日前、日内和“实时交易”认定为“现货交易” , 依据的显然是交易与交割的间隔时长 。 与中长期交易相比 , 这三种交易各自距交割的时间都很短 , 但若与它们自己相比 , 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实时交易”与交割的间隔时长如果按1小时计 , 则日前交易的间隔时长将是它的24倍 , 这无疑给电力市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带来困惑 。
困惑一:既然“现货交易”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日前 , 那么是否还可以扩大到一周内 , 甚至一月内?据了解 , 英国的“现货交易”就可以延伸到交割前一周 , 如此 , 我国是否也应当这样做?
困惑二:如果认为中长期交易不是现货交易 , 那“以中长期交易为主 , 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市场建设方针还能够成立吗?“无现货不市场” , 如果现货交易不占据主体地位 , 建设这样的市场还有意义吗?
困惑三:如果承认中长期交易属于现货交易 , 却又明确规定“现货交易”只包括日前、日内和实时交易 , 且将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作为对应概念并列 , 岂不自相矛盾?
这些困惑和矛盾的出现 , 主要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电力市场特殊性的深刻认识 , 不恰当、随意化地使用“电力现货交易”概念 。 为促使电力市场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 非常有必要规范有关概念的使用 , 为此 ,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 正式明确中长期交易也是现货交易 , 不再使用只包含日前、日内和实时交易的“电力现货交易”、“电力现货市场”等概念 。
第二 , 电力交易可分别称为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交易 , 各自与年和多年、月和季、日前和周、实时(日内)交易相对应 。
第三 , 由于原来的日内交易和“实时交易”都是对日前形成的发用电方案(调度执行计划)进行的微调 , 两者功能基本一致 , 所以 , 日内交易其实不仅包含“实时交易” , 而且本身也就是“实时交易” , 统一称为“实时交易”更符合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的特性 。
第四 , 对有的提法进行必要修正 , 比如 , “以中长期交易为主 , 现货交易为补充”宜改为“以中长期交易为主 , 短期和实时交易为补充”;“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宜改为“电力短期和实时交易市场建设试点”等 。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项万众瞩目、顺应历史潮流的事业 , “电力市场建设”则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 , 发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 使这门专业尽快在我国生根开花 , 严肃、严谨使用每一个专业概念是必要和明智的 。
电力市场建设应更新逻辑起点和基本思路
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交易都有自己的不同定位和功能 , 它们互相配合、有序协调 ,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现货市场体系 , 有效发挥着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完整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 。
电力市场建设的逻辑起点既不能放在中长期交易上 , 也不能放在短期或超短期交易上 , 而要置于整个现货交易体系之上 。 现货交易的重要性是不容怀疑的 , 但按照目前的界定 , 难免会导致人们片面强调甚至夸大日前、日内和“实时交易”的作用 , 而理所当然地忽视中长期交易的意义 , 以致电力市场建设的实践偏离实事求是的路线 , 出现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现货交易” , 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