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虹贯日!到底是什么飞行物?



白虹贯日!到底是什么飞行物?

文章图片

白虹贯日!到底是什么飞行物?

文章图片

白虹贯日!到底是什么飞行物?

文章图片


白虹贯日 , 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 白虹贯日指白色的长虹横贯天际 , 甚至直接穿过太阳 。 古人认为 , 凡是人间有不平凡的行动 , 就会发生这种天象 。 后人遂以此种天象 , 意味着霸权受到正义的压制 。 引义为天下有大规模变革将要发生 , 是雄壮之举、正义之象 。 古人的天像都是自然物质在天上飞或者大气现象引发 。 不过当今很多奇异的天像 , 却是人类本身或者说少数大国可以创造的 。 自从牛顿提出三大定律之后 , 人类才知道要围绕地球飞行 , 不会轻易地掉下来;或者直接飞向其他星球;甚至直接飞出太阳系 , 只需要达到一定的终端速度即可 。 这就是三大宇宙速度的划分 。 实际上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飞行物矢量的问题 。 只要同时满足足够的末端速度和关机矢量 , 那么就会实现围绕地球还是直接飞离地球或者是飞出太阳系的选择 。
当关机矢量是地球外围的切线 , 而且关机速度达到7.9公里每秒 , 那么这个物体会成为环绕地球长期飞行的弹道飞行物 , 也就是常见的入轨卫星 , 还要载人或者不载人的飞船和空间站 。 如果关机速度超过11.2公里每秒 , 那么将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大椭圆轨道 , 可以在行星际空间转移飞行 。 而如果关机速度超过16.7公里每秒 , 那么将是一个双曲线轨道 , 可以直接飞出太阳系 。 不过目前人类只能利用地球资源和地球附近的太阳能资源 , 目前飞到其他星球 , 都只能算是探测和探险为目的 , 没有任何经济意义更没有任何领土意义 。 因此人类到目前 , 包括国家形态的竞争 , 仍然全部发生在地球上 , 最远也不超过地球到月球之前的高度 。 这样一来 , 关机速度低于7.9公里每秒的飞行物 , 反倒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 如果关机速度是7公里以上 , 那么这个飞行物会弹道飞行1万公里 。
如果想做1.4万公里的弹道飞行并且最终再落回地面 , 那么其关机速度会达到7.5公里每秒 。 如果关机速度在6.8公里每秒 , 那么弹道飞行距离会达到8000公里 , 这一般全球性的战略飞行物的最低飞行距离 。 当然 , 最近这些年 , 还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飞行物 , 不仅仅可以做简单的弹道飞行 , 再根据其最后的关机速度和关机矢量来计算出期最终的落点距离 , 就没有以前那么准了 。 因为这种新式飞行物 , 可以利用高层大气层的弓形弹力波的动能和托举性能 , 做出在大气上层的乘波弹跳飞行 。 比如关机速度只有6.8公里每秒的时候 , 释放这种大气层上空乘波弹跳滑翔飞行的新式飞行器 , 那么其飞行距离就不再是纯弹道飞行器的8000公里 , 而至少是8000公里的2到3倍 , 也就是1.6万公里到2.4万公里 。 而如果这种乘波体飞行器自身再有一定的推力 , 那么就可以实现环绕地球一圈 , 至少4万公里的飞行 。
可以一次性飞行4万公里的乘波体已经让全球观察家惊掉了下巴 , 结果发现还有更震惊的事情 , 足够让掉地上的下巴再飞起来自动安装上 。 这就是发现一次性发射 , 居然可以同时实现3种不同的飞行轨迹 。 某种X00吨级重量的飞行器点火发射以后 。 在第二级还没有燃烧完毕之前 , 其关机速度接近7000公里每秒的时刻 , 可以先行释放了一个总质量不小的乘波体 。 这个乘波体可以用初始速度和关机矢量 , 实现无动力的环球弹跳式飞行 。 如果弹跳多觉得累了 , 可用自身的发动机再稍微助推一段 , 就可以再实现直接入轨的环绕飞行 。 如果环绕飞行觉得没多大意思 , 只需要再稍微减速 , 又可以再次变成大气层上层的乘波飞行 。 简直是在大气层内外环球自由随意的飞行 。 不要以为这就是全部 。 而原本发射乘波体的大型飞行物 , 在第二级关机之前 , 还可以释放一批小型弹道飞行物 , 这些弹道飞行物还不够入轨速度 。 、
但是足够飞行1.6万公里以上再落向既定地点 。 这还没有完 。 因为到初始发射物在第二级关机之后 。 将可以把最后一批载荷准确的送人预定轨道 , 实现真正的入轨 。 说白了 , 也就是一次性发射 , 就可释放至少3批次最终轨迹大相径庭的不同飞行物 。 不同批次的飞行物有不同的发射目的 。 最早释放的乘波体的自身体积和载荷能力都较大 , 可以一次性携带1X吨以上的重型物质 , 实现对全球一些深埋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超级堡垒的重点关照 。 也就是不但是乘波体飞行 。 还可以击穿上千米的地层 。 而第二批释放的 , 则是超远程的对地有效载荷 , 比较传统 , 单体重量都比较低 , 可是威力很大 。 主要对付一些大面积的软目标 。 而最终入轨的有效载荷 。 最重要的目的则是快速实时观察前两种载荷物的对地对海的效果 。 等于是一个负责实时跟拍和做评估观察的角色 。 因为过去弹道飞行1万公里以上再落回地面的系统 , 都需要另外的卫星星座 , 在事后至少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后才获得对地效果或者数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