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文章图片

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文章图片

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文章图片

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文章图片

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文章图片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 , 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 , 约582秒后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 进入预定轨道 , 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 , 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
目前 , 三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 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 后续将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 , 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防强校贡献了重要力量 , 青岛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也在这次航天任务中 , 为“神舟”保驾护航!北京大学
此次出征的航天员中 , 唯一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 , 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生 , 如今在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
时隔八年 , 太空再次迎来中国女性航天员 。 8年前 , 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出征太空 , 成为了继刘洋之后进入太空的第二位中国女航天员 。王亚平二度出征太空 , 成为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性 , 也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
据悉 , 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 , 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 王亚平将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太空礼物 。
清华大学
此次出征的另一位航天员翟志刚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校友 , 他在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 。 2008年9月 , 翟志刚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 , 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
翟志刚在本次出征前说 , 2008年手持五星红旗太空漫步的那一刻 , 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振奋不已 。 这次比13年前的出舱活动更复杂、更艰巨、更具挑战 , “请大家放心 , 我们乘组一定牢记初心使命 , 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现任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 , 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 年少时对航天航空的情怀 , 是他报考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初心 。 在兴趣的驱动下 , 大学时期 , 除了力学课程 , 王翔还选修了机械工程类课程 , 为后续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001年 , 王翔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 , 前往德国马普协会金属所深造 。
2003年 , 完成博士后研究的他毅然回国 , 加入航天五院 , 从事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 。
王翔先后参加了神舟六号以来的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 , 执行了十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 曾任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 , 现任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
图源: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多项技术为神舟十三号贡献了科研力量 。
在能在电视机上用“火箭视角”看到喷射的尾焰、远离的地球、分离的瞬间…… , 这些来自高速飞行火箭上震撼人心的一幕幕 , 离不开北理工研制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 。
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以来 , 该项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 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 将火箭飞行动态的珍贵图像实时传回地面 。
在对接过程中 , 北理工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发挥作用 , 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相对定位测量信息 。
当航天员们在太空中想欣赏美景图片或者想看个电影休闲一下 , 都可以通过北理工参与研制的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里舒缓系统软件来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