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 四 )


中国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张万欣 , 是北航1997级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
载人航天总体室主任李兴乾 , 是北航1999级校友;
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明章鹏 , 是北航2002级校友;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总调度之一温旭峰 , 是北航2011级校友;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轨道专家组组长刘勇 , 是北航1998届校友;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空间站任务操控主管何琨 , 是北航2012届校友……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航天可视化团队自主研发的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技术 , 再次披挂上阵应用到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当中 。
据介绍 , 该项技术久经检验已经非常成熟 , 可将航天器拉近到地面控制人员眼前 , 实时精准展示飞行器的运行轨道、姿态以及位置等信息 , 成为执行任务时重要的辅助系统 。
据了解 ,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 , 团队由长江学者赵正旭教授领衔 , 服务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工程 。 由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发的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技术 , 多次为飞行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 。
截至目前 , 航天可视化团队参与执行了近30次航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工程任务 , 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系统的可靠性不断得到验证 , 在工程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
东华大学
航天服是典型的高科技产品 , 每一次升级都蕴含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 从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 , 从解决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问题 , 到研发设计航天员系列专用服装 , 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参与了每一代航天服的设计 。
“中国航天服不仅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 更以饱含中国元素的设计代表国家形象 , 彰显新一代‘飞天’的风采 。 ”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负责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俊透露 , 航天服在研发过程中使用到的新技术 , 也同样推动着更多特殊行业的服装 , 乃至普通人日常服装材料和裁剪技术的进展 。
郑州大学
从神舟七号到到刚刚发射的神舟十三号飞船 , 航天员使用的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都是由郑州大学的团队所研制 。
面窗组件是航天员在外太空活动时观察外界的窗口 , 可以说是宇航员的“眼睛” , 它不仅要给航天员提供一个清晰、良好的视野 , 也是航天员生命保障最关键的部位之一 。
2005年以来 , 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经过科研攻关 , 终于突破了航天和军工塑料制品的成型和模具技术 , 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 , 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 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
【再问苍穹!这些高校,助力神舟十三!】1964年10月16日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时隔57年 , 那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依旧让人热泪盈眶 。 57年后的今天 , 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 跨越时空的同一天 , 致敬每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拼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