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婚俗(8)



山西婚俗(8)

文章图片

山西婚俗(8)


山西婚俗(8)
迎娶 , 又叫“迎亲”、“娶媳妇” , 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 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 , 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 , 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
【山西婚俗(8)】迎亲的队伍 , 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 , 从前到后 , 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 。 花轿一般为两乘 , 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 去的时候 , 新娘之轿例不空行 , 晋南一带要放花糕 , 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
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 , 称为“压轿喜倌” 。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 , 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 。 左权一带 , 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 , 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 , 称为“引婿” 。 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 , 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 , 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 。 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 。 对陪伴新郎的人 , 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 , 则称为“送客” 。 “送客”之外 , 女方再去人 , 便是“吃客”了 。
女儿在出嫁前 , 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 , 人称“媳妇哭 , 娘家富” 。 据民俗学专家研究 , 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 , 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 。 这不是乐极而悲 , 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 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 ,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 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 , 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 。 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 , 感到委屈 , 更要借机发挥 , 大哭而特哭一场 。 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 , 一般都要陪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