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退休教师再创业,靠卖面包成沈阳首富,现身家达249亿



60岁退休教师再创业,靠卖面包成沈阳首富,现身家达249亿

文章图片

60岁退休教师再创业,靠卖面包成沈阳首富,现身家达249亿

文章图片

60岁退休教师再创业,靠卖面包成沈阳首富,现身家达249亿

文章图片

文:嘻哈
今年在“能耗双控”升级下 , 全国多地实施拉闸限电 , “双高”企业轮番接到限产通知 , 如因限电减产而上热搜的桃李面包 , 还有不少人表示才知道桃李面包是东北的 。 桃李面包起源于东北的一个三线小镇 , 任谁也没有想到它竟会成为一个面包帝国 。 而作为桃李面包的创始人 , 吴志刚一直都很神秘 。
1935年 , 吴志刚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 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大事件 。 进入和平时期 , 吴志刚重拾学业并获得大专学历 。 毕业后在丹东市电信局担任电报员 。 后来 , 他觉得自己还是对教育方面感兴趣 , 便离开了电信局 , 来到丹东第一丝绸厂儿童学校当老师 。 后来 , 学校成为了丹东丝绸工业学校 , 而他也将自己的上半生都挥洒在三尺讲台之上 。
1995年 , 60岁的吴志刚退休了 , 但是他并不服老 , 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事情 。 因为他自己非常喜欢吃面包 , 所以他决定开一家面包厂 , 进行规模化包装面包生产 。 但是 , 开一家面包店 , 租金和工资的成本非常高 , 而且需要很长的产品线 。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 , 吴志刚负担不起 。 于是 , 他开了个不需要店面的面包作坊 , 为一般大众市场生产性价比高的面包 。 因为没有防腐剂 , 这种面包的保质期只有4-15天 , 对供应链的要求很高 。
吴志刚便将早餐店作为突破口 , 每天早早地将做出的面包送过去 。 由于当过老师 , 他将面包厂的名字命为“桃李” , 希望自己的面包事业也能像教书育人那样桃李满天下 。 而后桃李面包又被陆续送进了丹东的各个店铺和超市 , 成为了当地的著名面包生产企业 。 在跑通了丹东市场后 , 吴志刚决定将桃李面包拓展到整个东北 。
1997年 , 吴志刚率领桃李面包在群雄争霸的烘焙战场上 , 以杀伐决断的决定性势头在辽宁市场站稳了脚跟 。 随后 , 吴志刚正式成立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 , 逐渐在东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 , 但吴志刚没有偏安一隅 。 2006年 , 吴志刚带领桃李面包强势开疆扩土 , 以东北为基点迅速北上、南下、西行、东走 , 占领扩张 , 开始了全国化称霸之路 。
2015年12月 , 桃李面包在上交所上市 , 夺得中国“面包第一股”的桂冠 , 而80岁的吴志刚则成为了上市公司中最年长的董事长 。 然而好景不长 , 从2017年开始 , 公司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 为打破增长瓶颈 , 这个时候 , 吴志刚又开始转变思维 , 他利用中央工厂+批发分销的生产模式 , 降低桃李面包的生产成本 , 扩大桃李面包的销售范围 。
【60岁退休教师再创业,靠卖面包成沈阳首富,现身家达249亿】所谓“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是指企业在各个城市设立生产加工厂 , 通过流水生产线和现代化生产设备加工食品 , 以工厂为中心 , 通过集中物流配送商超、连锁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等渠道进行销售 。 截至目前 , 公司在全国20个区域建立生产基地 。 同时在生产方面 ,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 工厂实行两班倒 , 白天先按销售端预估量生产 , 晚上补产差额 。
在销售方面 , 公司主要通过直销和分销两种模式进行销售:一是公司直接与中心城市的大型连锁超市和中小超市、便利店终端签订协议;二是公司通过经销商在国外市场的便利店、县乡店和食堂的分销模式 。 截至2021年6月底 , 桃李面包已在全国市场建立了31万多个零售终端 。 可以说整个商业模式非常简单 , 不断在未覆盖的地区建立中心工厂 , 拓展销售渠道 , 这就是桃李面包持续增长的密码 。
从1995年开始创业 , 到现在也不过才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 , 吴志刚就将桃李面包打造成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面包品牌 。 而随着桃李面包的成功 , 吴志刚的身价也不断倍增 , 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 , 吴志刚家族的财富达300.9亿元 , 稳坐沈阳首富的宝座 。
值得一提的是 , 近两年公司南下市场扩张遭遇水土不服 , 效果并不如人意 , 营收过于依赖华北和东北地区 , 南方地区则连年持续亏损 。 如长沙桃李面包有限公司2016年~2018年累计亏损1228.19万元 , 在2019年清算注销 。 10月19日 , 公司公布了第三季报业绩 , 前三季度桃李面包实现营业收入约46.63亿元 , 同比增长6.67%;净利润约为5.68亿元 , 同比下滑17.1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