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送别成永别!徐鹏龙二叔:他自小虽然话不多,但是太懂事了( 二 )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从小就见到父母为抚养自己和姐姐而辛劳的徐鹏龙渴望着能早日长大好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担 。
因此徐鹏龙从小就显得十分懂事 。 而徐鹏龙的母亲姜华良虽然是农村父母 , 讲不出太多冠冕堂皇的道理 , 但也时常用《杨家将》《岳飞传》《三国演义》这些故事里面的英雄人物教育徐鹏龙 , 以忠孝节义作为对徐鹏龙的教育 。
因为农村的教育条件有限 , 所以徐鹏龙并不算一个在学业上特别有优势的学生 。 不过学业上的优劣 , 并不妨碍其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 小时候 , 父母为了让徐鹏龙安心上学也是费了不小的心思 。
在徐鹏龙5岁的那一年 , 父母送徐鹏龙到学前班去 , 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家中姐姐都没有办法让其老老实实地在学校里面待着 。
因为父母要忙于生计 , 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着徐鹏龙 , 眼见徐鹏龙每每一到上学的时候就抵触万分 , 情急之下母亲姜华良就打了徐鹏龙几巴掌 。 姜华良说那是唯一一次打徐鹏龙 , 自那以后 , 徐鹏龙都会老老实实地到学校去上学 。
整个小学期间 , 徐鹏龙虽然成绩一般 , 但从来就没让父母操过心 。 有时候放学与小伙伴们玩耍 , 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中的正事 , 时间一到便会自觉地回到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
升到初中之后 , 徐鹏龙便更加懂事了 。 由于村里面没有办初中 , 因此徐鹏龙初中只能到镇上去就读 。
因此从初中开始 , 徐鹏龙就是住校生 。 为了让徐鹏龙在学校里面生活得好一些 , 尽管十分的艰难 , 但是徐鹏龙的父母还是尽可能地每月多给徐鹏龙一些零花钱 。
但徐鹏龙知道家中窘困 , 因此在学校里面的时候 , 徐鹏龙一直都十分节俭从不乱花钱除了正常吃饭外 , 几乎没有任何开支 。 每周徐鹏龙都还能从父母所给的钱里面留有剩余 。
徐鹏龙说:“俺爸爸挣钱那么不容易 , 不能乱花钱 。 ”
初中毕业后 , 由于成绩不理想 , 徐鹏龙并没有能够继续上高中 。 在农村 , 由于学习条件有限 , 其实并没有那么学业有成的寒门贵子 。
更多的时候 , 是选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 早早地就参加工作 。 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而言 , 读技校、专科是他们几乎一致的选择 。 更好一点的就是服兵役 , 成为一名军人 。
【入伍送别成永别!徐鹏龙二叔:他自小虽然话不多,但是太懂事了】
徐鹏龙当然也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 但遗憾的是 , 初中毕业时 , 徐鹏龙还不到参军年龄 , 加上兵役改革 , 部队几乎不再招收初中生入伍 , 于是初中毕业那会徐鹏龙并没有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
当时临沂市有一所预备役学校 , 毕业之后可以到部队服役 。 原本徐鹏龙是打算去这所学校读书的 , 但是在与姐姐一道到临沂市的这所学校一打听 , 一年两万七的学费只能让徐鹏龙望而却步 。
无奈之下 , 徐鹏龙只能选择学费相对便宜一些的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学习汽修专业 。
家中的希望 , 父母的骄傲上了中专之后 , 徐鹏龙的父母每月省吃俭用 , 尽可能地确保儿子能够在学校里面体面一些 。
但尽管已经很努力 , 每月也只能为徐鹏龙提供四五百元的生活费 。 出了日常的饮食 , 几乎所剩无几 。 而到了中专以后的徐鹏龙 , 自知家中负担沉重 , 所以还是能省则省 。
虽然在学校那边消费要比在老家时多上一些 , 但徐鹏龙依旧还是可以攒下不少的钱 。 在学校 , 徐鹏龙从不与人攀比 , 在他眼中努力学好技术早日为家庭分担责任才是他该做的 。
可以说这时候的徐鹏龙心智远要比大多数的同龄人都要成熟 ,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心智上的早熟 , 才培养了其在如此年轻的生命中也能有所担当的品格 。
17年 , 中专两年之后 , 徐鹏龙迎来了毕业前的实习 。 当时学校安排徐鹏龙这一届的学生去往青岛的一家电器公司实习 。
两个月后 , 徐鹏龙带着自己在电气公司实习时所挣的7000多元的工资回来了 。 要知道从小到大都很节约的徐鹏龙 , 手中这7000多元无疑是一笔巨款 。 大有“衣锦还乡”的味道 。
回到家中之后 , 徐鹏龙给了常年分心照顾自己的姐姐一千多块钱 , 然后又将大部分都拿给母亲姜华良存了起来 。
剩下的部分 , 徐鹏龙带着姐姐一起下了一次馆子 , 又为自己置办了一身新衣 。 当时母亲姜华良还劝徐鹏龙说:“买个大号的 , 可以多穿两年 。 ”
在外人看来 , 即将毕业的徐鹏龙会成为这个家庭的希望 。 原本含辛茹苦的父母二人 , 也总算是熬了出来 。 这年夏天结束之后 , 要么徐鹏龙中专毕业开始工作 , 要么继续读大专 。 总之一切都在渐渐向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