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一个侏罗纪墓地里 , 有100多个恐龙蛋化石和80只巴塔哥尼亚鼠龙的骨头 , 年龄从幼崽到成年不等 。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 这些恐龙遗骸表明 , 古生物动物早在1.92亿年前就群居生活了 。
如上图所示:一窝巴塔哥尼亚鼠龙幼雏和成年父母的艺术插图 。
研究人员说 , 这一发现是有记录以来最古老的恐龙群居生活的证据 , 表明恐龙表现出复杂的群居行为的时间比之前认为的要早4000万年 。
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的古生物学家、援助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迭戈·波尔(Diego Pol)表示:“坟场也显示出兽群有内部结构 。 例如 , 年轻的恐龙在小圈子里一起玩耍 , 然后死去 。 在恐龙骨骼中发现保存下来的行为迹象是很罕见的 , 但现在我们有证据表明恐龙群中存在复杂的社会行为结构 。 ”
纽约阿德尔菲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迈克尔·D·埃米克(Michael D'Emic)表示:“我想说 , 这是今年最重要的古生物学发现之一 。 一个化石物种中有这么多个体 , 从胚胎到成年 , 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 ”
如上图所示:一群巴塔哥尼亚鼠龙的繁殖地的插图 , 显示了不同年龄的个体 , 包括窝中的新生儿 , 年轻的恐龙和成年的恐龙 。
自2002年以来 , 波尔和他的同事们在巴塔哥尼亚南部的红湖地层中挖掘了一块相对较小的露头 , 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 这个地层以含有塔哥尼亚鼠龙的化石而闻名 , 它基于1979年发现的微小的孵化标本化石 , 被不恰当地取了一个学名 , 意思是“老鼠蜥蜴” 。
多年来 , 波尔的团队发现了100多个蛋和几十个新的巴塔哥尼亚鼠龙个体的化石 。 这些标本包括6个不同生命阶段的恐龙 , 从胚胎到成年 。
此前的研究表明 , 巴塔哥尼亚鼠龙产的卵有柔软的皮质外壳 , 在婴儿时期很可能用四肢行走 , 一周岁后不久就转变为两足行走 。 但是现在 , 波尔和他的同事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蜥脚类恐龙是一类群居的食草的长颈恐龙 。
波尔的团队假设群居生活始于蜥脚类恐龙从小型恐龙到巨型恐龙的转变 。 在三叠纪时期(2.52亿~2.01亿年前)的大部分时间里 , 恐龙都很小 , 和马差不多大 。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 , 但在2.27亿~2.08亿年前 , 蜥脚类恐龙变大了 , 它们的体型改变了两个数量级 。 但它们仍然产下很小的卵 。 以巴塔哥尼亚鼠龙为例 , 刚孵化出来的幼崽从鸡蛋大小的蛋中孵化出来 , 成年后重达1.5吨 , 相当于河马的体重 。
如上图所示: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南部发现了一窝1.92亿年前的巴塔哥尼亚鼠龙化石蛋 。
换句话说 , 刚孵化的巴塔哥尼亚鼠龙幼崽必须在几年内长到巨大的尺寸 。 波尔说:“在这个时期 , 它们需要吃很多东西才能生长 , 但它们的体型不足以保护自己 , 它们也没有生存技能 。 因此 , 生活在兽群中实际上可以在你生命中非常脆弱的阶段保护你 。 ”
在现场 , 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成群排列的卵 , 这一线索表明 , 巴塔哥尼亚鼠龙雄性或雌性会挖洞 , 然后雌性用作巢穴 。 波尔说 , 这些巢穴有8~30个蛋 。 对其中5个巢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 , 这些卵呈两至三层排列 , 其中含有巴塔哥尼亚鼠龙的胚胎骨 。 他指出 , 该地点大量的蛋表明 , 这里曾是恐龙的共同繁殖地 。
该遗址还发现了其他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恐龙群 , 包括11只1岁以下的幼年恐龙、2只一起发现的成年恐龙和9只接近成年的恐龙 。 也许巴塔哥尼亚鼠龙是群居生活 , 但不同年龄的恐龙倾向于一起活动 。
如上图所示: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南部一枚1.92亿年前的巴塔哥尼亚鼠龙化石蛋 。
这些恐龙可能死于干旱 。 波尔认为 , 我们知道这个地方是季节性的 , 沉积物中有干旱的迹象 。 许多动物以休息的姿势死去 , 这意味着它们躺着死去 , 然后被灰尘覆盖 。
埃米克表示 , 在一个地方发现这么多保存完好的恐龙是极其罕见的 。 更有趣和重要的是 , 这些动物似乎生活在社会群体中 。 人们倾向于认为像蜥脚类恐龙这样的灭绝群体是进化
推荐阅读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霸王龙是否有羽毛?其实你印象中的古生物形象,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 活了4亿多年,地球上唯一的蓝血生物,能救人却救不了自己
- 河南:弟弟冒雨跟婚车,流泪送姐姐出嫁,网友:一家人变两家人
- 未来人类是进化还是退化?科学家:化石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 远古时期的生物比如今生物体型都大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既然琥珀能保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 十元红包引发惨案,除夕夜七名男子因抢红包约架,五人被判刑
- 人和猩猩能有后代吗?前苏联5名女性挺身而出,结果却很现实!
- “满脑都是大便!”不是骂人的话了,科学家真在900万年前鱼头骨中,发现数百化石粪便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