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为啥要冥想:科学且神棍的入门指南



#001 为啥要冥想:科学且神棍的入门指南


本来没准备聊这个话题 , 不过最近跟几个小伙伴聊冥想的时候 , 发现大家对这东西理解的比较“魔幻” , 所以想着今天聊下冥想到底是什么 , 以及它能解决我们的哪些人生重要问题 。

首先要纠正两个错觉 , 以为冥想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 , 学着完全没用;或者以为练好冥想后 , 能每天5分钟顶得上熟睡1小时 , 甚至能打通任督二脉什么的 。
事实上按照我多年的经验 , 冥想的对个人的好处之多 , 比每周做个推拿 , 或者一年读50本书的效果都要强;而冥想的简单程度 , 也比坚持每天练瑜伽或者跳跳绳要容易 。
但冥想也确实没那么魔幻 , 再怎么冥想也还是要睡觉的 。 不过还是能极大地提升睡眠质量 , 甚至达到“沾枕头就睡着 , 睁眼醒来仿佛才过了5分钟 , 但实际已经睡了一整晚”的婴儿般睡眠体验;也能帮你实现整夜无梦睡眠 , 保证白天的精神倍儿棒 。
而任督二脉这些 , 大部分人也接触不到 , 基本上是到了骨灰级的玩家才顺便考虑的事情 , 也不是我们做冥想的目的 。
再简单说两句冥想的有趣历史
冥想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 起源于瑜伽 , 不同文化对它的叫法也不一样 , 中国古代叫它禅修;隔壁印度叫DHYANA(灵修) , 英文里叫Meditation(心灵的药物) 。
冥想实质上初期是一种感知状态 , 中期是一种心灵境界 , 后期是真我本性光芒的“回归” , 冥想的终极目标是真我和冥冥相接后相结 。
这种东西正经说起来都有点玄乎 , 但其实也没啥 , 主要是心灵相关的语言我们没经常听到 , 再加上它确实有“道可道 , 非常道”的属性 , 语言的表述都不太准确 。 所以如果觉得太玄乎听不懂 , 就不用去细想了 , 也想不明白 , 啥时候做冥想时经历到那个阶段了 , 也就发现不过就是这么个玩应 , 跟吃饭呼吸似的 , 没啥特别的 。
因为语言的多样性 , 所以每个宗教对冥想的终极目标 , 也有不同的叫法 , 这个听起来就比较有意思了 , 佛教里叫“涅槃” , 道教里叫“天人合一” , 西教里叫“大爱无边” , 印度教里叫“梵我合一” , 超个人心理学里叫“一味” , 尼采叫它“超人” 。 名字虽然都不同 , 但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东西 。
当然大部分人这一生也接触不到这些终极目标 , 大家开始练习冥想 , 也只是想解决生活中比较实际些的问题:

定期清洗思绪 , 体验“毫无杂念”与“创造性思维”
我们的头脑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垃圾 , 可能你都没注意 , 走在大街上 , 眼睛会不自主地看各种广告 , 存进大脑;上网时 , 各种洗脑音乐或者广告歌 , 常常快睡着了还在头脑中回放“你爱我我爱你 , 蜜雪冰城甜蜜蜜” 。 每天到了晚上 , 脑子里都存了一大堆思想垃圾 , 时间久了就变成了垃圾人 。
而且这些东西同时还会影响你的思维和判断 , 威尔·史密斯拍过一个电影《焦点》 , 在里面演一个神偷 , 大概就是让受骗人在一天内不停地接触到“555”这三个数字 , 从入住酒店到啤酒品牌 , 甚至妓女身上的纹身全都是555 。 致使在对赌球赛时 , 受骗人成功地受骗 , 把钱也押在了555号球员身上 。
而通过冥想 , 能够用静心/头脑中空空如也的状态 , 替代头脑不受控制地跳出思维、欲望、目的、声音的状态 , 摆脱整个社会强加给你的习惯与惯性 。 产生一些一定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 。
通过冥想 , 提升身体与心理的健康
我们在外界丰富物质世界的冲击下 , 已经很难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态 。 常常不好好吃饭 , 久坐 , 熬夜 , 身体明明很疲惫了 , 但精神还是很兴奋 , 继续感受着感官世界的刺激 , 刷抖音、看综艺、逛街玩乐 。 而晚上的睡觉时间 , 又往往睡不安稳 , 多梦失眠 , 累到头了才睡得着 。
冥想让我们身心合一 , 重新注意到身体的感受 , 花费大量金钱也解决不了的失眠、性能力、没有活力 , 通过简单的冥想静坐 , 或者一些基本的冥想动作就能得到解决 。
通过冥想 , 享受孤独并探索自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不出户 , 知天下 , 不窥牖 , 见天道 。 其出弥远 , 其知弥少 。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 不见而名 , 不为而成”
有人通过获取知识的方式了解世界 , 而老子们则通过了解自己来了解世界 。
无法享受孤独的人 , 会把自己始终沉浸在别的事情里面 , 看电影 , 刷视频 , 看小说 , 学习知识 , 做工作 , 享受美食 , 无论做点什么都好 , 就是没办法和自己独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