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二手生活”



当代人的“二手生活”

文章图片

当代人的“二手生活”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关于“抠门”这个问题 , 当代年轻人继承了老一辈人能省的传统 。 学校时不时会出现的毕业季二手书摊 , 聊天列表中始终活跃的二手交易群 , 这些都是拯救“吃土”常客的救命稻草 。 甚至在不知不觉中 , 有人靠着二手交易逐渐“发家致富” 。

随着网络二手交易平台诞生后 , 选择在网上买二手的人越来越多 。 这也让手头吃紧的人们多了一个方向 , 他们在手机上打开二手平台 , 在二手平台上货比三家 , 继续琢磨着鱼塘里的闲置该不该入手 , 然后选择最物美价廉的闲置物品 。
在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电商们绞尽脑汁地调动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欲望、消费者过渡消费背景下 , 二手电商交易市场开辟出一片新蓝海 。 根据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二手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3745.5亿元 , 同比增长44.23% , 预计2021年中国二手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11.7亿元 , 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 ,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也正是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下 , 国内大量资本进入二手电商市场 。 根据数据显示 , 目前 , 我国有超过66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闲置相关企业 。 其中 , 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闲置相关企业占比为41.21% 。 在投融资方面 , 2019年我国二手电商行业融资金额达60.2亿元 , 同比增长115.77%;2020年二手电商行业融资金额为11.8亿元 , 同比减少80.40% , 其主要还是受疫情因素影响 。
【当代人的“二手生活”】当然还有另一部分的人 , 他们作为卖家 , 将闲置物品放到这些网络平台进行转卖 , 对应着庞大需求的众多二手“收藏家”们 , 这些闲置物品也不怕没人盯上 。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艰难求生的二手手机市场
唐嵩 , 41岁 , 深圳 。
十三年前 , 唐嵩和同乡从汕头一个小城镇搭车过来华强北 , 之后他在这里从事二手手机买卖 。 深圳华强北 , 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集散地 , 被誉为世界电子之都 。 在华强北的一些电子城里 , 各个柜台前的外国人是最常见的客人 。
在当初 , 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唐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 既然选择这里谋生 , 那就得把困难挺过去 , 况且在当时 , 和老外做生意还是很赚钱的 。 为了能够和外国人交流 , 这十几年来 , 他苦学英语 , 平时准备着口袋大小的便利贴纸 , 写上经常要用到的单词和句子 。
工作不久后 , 唐嵩发现大部分的外国客户都是从印度、越南 , 缅甸还有巴基斯坦来的 。 唐嵩表示 , 过去在华强北进货的商人中 , 外国人比例其实不大 , 最近几年才开始变多 , 有一些“老面孔”会带一些新人来这淘点二手手机回国做批发 。
总体来看外国商人是比较多 , 对于唐嵩的二手手机生意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 但唐嵩却摇头否认 , 他苦笑着说:现在华强北的二手手机批发生意 , 远没有以前那样赚钱 , 现在他也只能是勉强过日子 。 有一天 , 一位自此来自马来西亚的高个子来到柜台前 , 像唐嵩询问手机的价格 , 这位马来西亚商人非常谨慎 , 在询问了一遍手机的型号和价格后 , 他便借机打电话离开了柜台 。
“很明显 , 他这是在对比价格 , 今天的价格不合他心意 。 ”多年的经验让唐嵩一眼就看出这个国人的“小九九” , 而且这个外国高个子 , 唐嵩是见过几次的 , 因为偶尔看见他去附近各个柜台打听价格 , 货比三家 , 坚持要拿到最低价格的货 。 他们会不遗余力的挨个询问 , 哪怕是低二十块钱 , 他们都能算得到 , 真是贼的很 。

最近几年 , 随着国产手机性能的提高 , 很多用户不再购买二手的外国智能手机 , 转而去购买国产机型 。 再加上现在很多买家对手机的认识有了提高 , 他们会自己查看手机是不是组装和翻新过 , 导致本地拿货需求急剧下降 。 除了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可以少量拿货外 , 已经很难再出现那种大的单子了 。
由于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 , 如今像唐嵩这一类的二手手机商家 , 能不能赚钱全都要看这些“洋人”了 , 而且这些人的生意一样不好做 。 唐嵩解释称 , 以前很多中国人卖二手手机 , 赚了不少钱 , 一些外国商人也开始想办法抢市场 , 并且打压原来的中国卖家 。 以前用外国人的手机是中国人从华强北批发过来的 , 所以一开始他们只能选择从中国买二手的智能手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