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文章图片

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文章图片

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文章图片

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文章图片

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文章图片

突破瓶颈 期许百年——桥梁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混凝土是建设桥梁工程的基础建筑材料 。 随着桥梁结构形式的新发展 , 施工控制的复杂性与服役环境的严酷性 , 对桥梁混凝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 其中 , 桥梁索塔、墩身与承台的施工 , 需要形成混凝土流动性调控关键技术 , 解决施工期的工程质量和进度问题;承台和墩柱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问题 , 箱梁等薄壁结构面临干燥收缩开裂的高风险 , 亟需形成桥梁工程收缩裂缝控制技术;桥梁工程面临长寿命设计要求 , 及高盐、高寒、重载等严酷复杂环境 ,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已成为桥梁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关键工作方向 。 此外 , 桥梁工程组合梁结构使用的传统混凝土表现出自重大、抗拉强度低、应变小等问题 , 常常导致负弯矩区混凝土破坏 , 需要通过混凝土超高性能化突破上述技术瓶颈 。
流动性调控
为了实现桥梁工程的高品质 , 需要保障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流动性 , 最终制备均匀密实的硬化混凝土 。 然而 ,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以及施工环境的独特性 , 对流动性调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大量矿物掺和料的应用使得混凝土初始分散慢黏度大 , 例如海工混凝土中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和料用量已超过40% 。 其次 , 机制砂粒形差 , 级配不佳 , 岩性差异大 , 其大规模应用易导致混凝土拌和物稳定性差、敏感性高、易离析泌水 , 同时加剧新拌混凝土流动性损失、增加黏度造成施工困难 。 此外 , 桥梁工程的复杂结构和严苛环境 , 对混凝土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 , 其中长时间、高远距离泵送与高温施工环境 , 要求新拌混凝土长时间保持高流动性和和易性 。
针对混凝土初始分散慢的问题 , 通过向聚羧酸减水剂主链引入刚性基团抑制收缩 , 可以促进吸附基团裸露 , 从而增强在不同粉体界面的吸附驱动力 , 显著提高分散速度 , 大幅度提升高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的初始流动性 , 实现快速分散 , 在大掺量掺和料条件下搅拌时间甚至可以缩短50% 。
针对混凝土流动性损失大的问题 , 基于聚羧酸减水剂分阶段吸附的基本设计思路 , 向聚合物主链引入具有碱响应特性的官能团 , 在碱性环境中不断水解形成新的吸附基团 , 增强吸附能力 , 持续吸附增加颗粒间距 , 弥补由于水泥水化、浆体絮凝结构增强造成的流动性损失 。 通过调节碱响应官能团的响应速率和用量 , 可以调控吸附历程 , 形成系列具有不同流动性保持特性的缓控释减水剂 , 根据实际工程调整流动度保持时间 , 可以保障常温施工条件下3-5h流动性保持 , 在40℃高温下不少于3h流动性保持的按需调控 。
针对机制砂混凝土易离析泌水的问题 , 可采用触变稳健型化学外加剂分子 。 该类高分子量水性聚合物 , 其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 , 使混凝土浆体具有一定的黏稠度 , 且可以吸附粘结多个固体颗粒 , 促进网络结构的形成 , 束缚自由水 。 该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触变性(剪切变稀) , 在静止状态能够保持稳定 , 但在外力作用下 , 能够迅速恢复流动态 ,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 经过结构优化 , 泌水率可降低90% 。
这些新材料和技术在藏木大桥、平塘特大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工程中应用 , 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 拉林铁路雅鲁藏布江藏木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430m)铁路工程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 针对海拔高、温差大(日温差>20℃)、原材料品质波动大的恶劣施工条件 , 采用缓控释、黏度调控、触变调控的综合措施抑制钢管内混凝土流动性能波动 , 实现了混凝土6h顶升泵送 , 保障钢管混凝土填充密实 。 在亚洲公路工程第一高塔——贵州平塘特大桥超高主塔 , 采用快分散、黏度调控和触变调控综合技术 , 解决了机制砂配制C50高标号混凝土垂直泵送328米的应用难题 。 在帕德玛大桥125.46m世界最长水下钢斜桩 , 采用快速分散、选择吸附、缓控释、触变调控的综合措施 , 解决了南亚40℃高温混凝土4h流动性保持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