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贩卖私盐,那咸鱼该如何腌制呢?官府早就为渔民想好了( 二 )


为防止有渔民冒领盐钱 , 官府规定 , 渔民出海捕鱼 , 必须报明鱼数 , 再由人自领渔盐 , 如果多报鱼数 , 就意味着你要多交渔税 , 一般不会有渔民这样做 。
盐渍鱼肉需要再交回 , 衙门有关人员将其存入库里 , 等待下一次使用 。 最后 , 还是封建王朝对渔户的剥削 , 不给他们一点喘息的余地 。 更有甚者 , 清廷为了将渔盐与普通盐区分开 , 还将原来白花花的渔盐全部染红 , 以免有不法分子从中偷奸耍滑 。 腌制鱼肉中剩下的盐分 , 必须交还给官府的库房 , 等待下一次腌鱼 。
然而 , 虽然朝廷作了具体的规定 , 但实际操作中 , 总会有一些偏误和错误 , 其中见不得人的就不少 。 比如 , 一般一条船发2000斤渔盐 , 渔民截流200斤走私 , 相当于3元一斤买来的鱼盐 , 卖出50元一斤的私盐 , 一次就赚一万块 , 试问谁不眼红?
【古代禁止贩卖私盐,那咸鱼该如何腌制呢?官府早就为渔民想好了】正因为有了利润 , 许多铤而走险 , 穷凶极恶的盐枭们才会诞生 。 黄巢是历史上著名的盐枭 , 他根本不屑装腌鱼 , 而是直接和官府对着干 , 你不让我卖盐 , 我非要卖 。
长久以来 , 黄巢富足 , 又与官府往来频繁 , 那些县官们都吃他的贡品 , 也懒得管他 。 之后 , 黄巢越来越富有 , 几代后 , 黄家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富商 , 而且拥有私家车 , 势力很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