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感太强,我快气疯了...



代入感太强,我快气疯了...

文章图片

代入感太强,我快气疯了...

文章图片

代入感太强,我快气疯了...

文章图片

代入感太强,我快气疯了...

文章图片

文/水处
【代入感太强,我快气疯了...】
他叫张佩纶 。
他的故事 , 代入感太强 , 我快气疯了...
01
张佩纶少年得志 , 翰林院考试中名列前茅 , 被选为光绪皇帝的日讲起居注官 , 成了皇帝的贴身跟班 。
仕途走得顺 , 当然心气儿就高 。
喜欢指点指点江山 , 经常写些文章讨论讨论国际国内形势 。
老张最关注是国家安全问题 。
他认为 , 中国当时最大的危险 , 一在东北 , 二在西南 。
东北的危险主要来自日本和俄国 , 其中朝鲜是最关键的战略节点 , 大清必须保住朝鲜 。
西南的危险主要来自法国和英国 , 其中越南和缅甸是最关键的战略节点 , 大清必须保住越南 , 不保越南则两广危矣 , 缅甸一丢则云南危矣 。
此外像台湾、新疆这些地方都要加强边防力量 。
老张纵论国际形势的水平确实挺高 。
张佩纶的《涧于集》 , 收录了他早年的很多讨论国际形势的文章
名声日大 , 身边逐渐有了一群聊得来的兄弟 , 如吴大澂、陈宝琛、宝廷、邓承修等等 。
这些人时常凑在一起 , 吃着火锅讨论着国际形势 , 顺带把朝廷里看不顺眼的那些腐败分子骂一顿 , 然后写奏章弹劾他们 。
不到两年功夫 , 被张佩纶弹劾罢官的尚书和侍郎级的二品高官就有四人 , 其他级别干部就不用提了 。
老张在朝廷里俨然成了“清流党”的台柱子 。
名声越来越大 , 用现在的话说 , “大V” 。
李鸿章都成了他的“粉丝” , 经常邀他到家里吃饭聊天 , 听他大谈时事 。
02
1882年 , 34岁的张佩纶坐上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位子 。
三十出头就混到了正三品 , 进入省部级领导的行列了 。
同年 , 法国开始侵略越南 , 大清朝廷上下为了是否救越南发生了激烈争论 。
张佩纶是坚定的“鹰派” , 认为必须跟法国人干 , 死保越南 。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保越南的办法 , 比如联络黑旗军、设置水师四大镇、筹建南北海防、派遣得力官员前往西南坐镇等等 。
到了1884年 , 保不保越南终于不是问题了 。
因为中法已经围绕越南正式开片了 。
法国舰队开始袭扰东南沿海 , 东南海防日益吃紧 。
这时候一向喜欢谈论国际形势的老张又上书了 , 他分析法国看似强大 , 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
一来呢 , 法国前几年刚被普鲁士打败过 , 割地赔款 , 元气大伤;
二来呢 , 法国离中国太远了 , 援军要开过来怎么也得个把月;
三来呢 , 越南一直是大清藩属 , 朝野上下都心向大清 。
有这三点 , 大清完全可以和法国干上一仗 。
老张名声在外 , 分析法国的弱点又是头头是道 , 又赶上最欣赏他的李中堂的大力推荐 , 于是朝廷一道圣旨下来 , 决定把老张派到最吃紧福建前线去 , 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的级别 , 会办福建海疆事宜 。
就这么着 , 36岁的“钦差大臣”张佩纶到了福州 , 成了福建前线的最高指挥 。
03
老张到了福州 。
此时福州前线形势已经吃紧 。
法国舰队不断开进闽江口 , 都开到了马尾江面 。 威胁到了福州城和老张的办公地点——福州船政局 。
但 , 此时大清国正在和法国谈判停战 , 所以指示张佩纶“不可衅自我开” , 意思就是不要主动挑事儿 。
讨论起国际形势来头头是道的老张 , 此刻也是直挠头 ,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想来想去 , 还是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要紧 。
于是他把福建水师的十一条战舰全部集中起来 , 把福州船政局围在中间 , 这样心里才稍微觉得安全点 。
福建水师的管带们一看老张这个布阵法 , 明显就没有打仗的经验 。
福建水师的战舰跟法国人的战舰比 , 吨位小、火力弱 , 真打起来只能靠机动作战寻找战机 。
现在这个部署 , 等于给法国人当靶子 , 于是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