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真的
当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 , 实话实说 , 小编差点以为一觉醒来时间快进了100年 , 科幻时代已经到来 , 难道99年的事情最终还是瞒不住了?据媒体报道 , 10月23日至27日 , 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在广西桂林召开 。 你没听错 , 是行星防御大会!
画风如同电影《星球大战》开场一样粗糙
怎么了?外星人又要入侵了吗?我的核聚变发动机呢?我的反重力飞行器呢?我的意大利离子炮呢?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 , 但实际上 , 这是一次严肃科学的大会 , 其宗旨就是促进我国近地小天体监测、预警、防御领域的交叉融合 , 这是几十年来地球人一直默默在做的事情 。
几十年来人类一直在默默在做行星防御的工作
在现代工业史短短100多年的时间里 , 我们一直饱受近地小天体的威胁 , 比如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2013年2月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天体坠落等等 。 而在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时38分24秒 , 一颗编号2020 FL2的近地小行星 , 以约14.4万公里的距离飞掠地球 , 差不多相当于擦着我们鼻尖上的汗毛飞过 , 差点让人类启动防御方案 , 避免再遭恐龙的不测 , 所幸这颗小行星最终没有撞上地球 。
擦着地球鼻尖汗毛飞过的2020 FL2小行星
对于小行星防御 , 先决条件是要发现并跟踪、检测它 , 得益于人类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深空探测 , 目前美、俄、中均有相应的深空探测网 , 能够对靠近的小天体及时发出预警 。 而日本虽然成功在小行星上“登陆”并采样返回 , 但依靠的是美国的深空探测和通信网 , 所以仍不行 。
日本隼鸟二号登陆龙宫小行星想象图
真实的触碰瞬间
而检测、跟踪到并计算出小行星的轨道之后 , 接下来就是防御了 。 目前的小行星防御手段 , 最靠谱的还是硬摧毁 , 即使用核武器 , 将它炸碎或者炸偏轨道 , 从这次全国行星防御大会上要做的专题报告就知道 , 《10km/s以上内爆式超高速发射技术研究及其在行星防御中的应用探索》、《关于核爆防御小行星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估的探讨》等 , 都是讨论硬伤的 。
你们来真的?
但核武器最主要的杀伤机理是冲击波 , 需要有传递介质才能发挥作用 , 比如空气和水 , 而太空中是真空环境 , 如果只是在小行星表面爆炸 , 核武器的威力会大打折扣 , 不足以改变它的轨道 , 或者将它炸碎 , 需要像科幻电影《绝世天劫》一样 , 派人去小行星上钻洞 , 将核弹深埋进去 。 但以人类现在的航天科技 , 像日本一样轻轻“碰”一下小行星可以做到 , 派人登陆目前还无法实现 。
最直接的办法是发射核弹炸了它
在真空中 , 核武器的威力会大减
不仅如此 , 即使核弹在小行星内部爆炸 , 换来的是更多不可预测轨道的小型天体和碎片 , 可能弄巧成拙 , 有的依然能够穿透大气层 , 带来巨大的危险 。 因此最保险的方式是使用太阳帆、激光和电推等手段 , 让它远离地球 , 这是目前的人类科技可以做到的 。
用太阳帆拽离小行星
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的办法 , 那就是向小行星的一面喷射涂料 , 让它对太阳光和热量的吸收效率发生变化 , 从而改变轨道 。 这些想法都非常美好 , 但唯一的问题是输出的能量都非常小 , 发生作用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过程 , 因此要尽早发现最有可能带来威胁的小天体 , 然后提前数年发射航天器 , 飞行数亿公里去接近、登陆目标 , 留足余量 。
推荐阅读
- 太阳系有三处“异常”被发现,科学家: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系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
- 小恒星靠近地球致辐射增大?空间天气专家:别信!
- ?通往外星人的历史路径
- 探测器到达216亿千米外,得到一个悲观的结果:无法飞出太阳系
- 太阳系或许不会被“降维打击”,但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糟
- 是什么导致小行星“活跃”?为什么小行星会释放质量?
- 三体人为什么搜索不到四光年距离的地球存在,还需叶文洁发信号?
- 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土壤、水和空气,有助于寻找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