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



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

文章图片

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

文章图片

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

文章图片

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



引言

言必可行也 , 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 , 然后行之 。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当一个人面对危险的时候 , 他一定要做到冷静处理这样才有可能转危为安 , 化险为夷 。 曹植和他哥哥曹丕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 曹操去世 , 将皇位传给曹丕 , 曹丕因为性格原因 , 刁难曹植 , 让他短时作诗 , 否则就杀他灭口 。 聪明的小曹植并没有因为哥哥的威胁就心生恐惧 , 而是在面对危险的情况下保持冷静 , 作出那首举世闻名的《七步诗》 , 这首诗不仅为他的文学证明 , 更让他转危为安 。

就连亲生兄弟都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健康 , 那就更不要提陌生人了 。 从小到大 , 我们的父母就教导我们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 这些并不是耸人听闻 , 而是从一件件历史事件中得出来的结论 。 在遇到危险或者是危险已经发生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到沉着冷静的面对险境 , 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 , 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 , 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 , 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 。
事情发生在1989年3月20日的一个普通的下午 , 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的德新镇曾黄村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 年仅六岁的小男孩罗某某和往常一样回家 , 但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与同伴结伴而行而是单独行动 。 就在他落单的这一天 , 在放学的途中 , 小罗遇到了一个人 , 这个人看起来非常和蔼 , 脸上挂着笑意 。 这个人对小罗说 , 他是小罗的爸爸安排来接小罗回家的 , 说罢他便给了小罗一根棒棒糖 。
六七岁的男孩确实还没有十分明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 面对棒棒糖的诱惑和这个人的柔声细语 , 小罗跟着那个人走了 。 就在这条路上 , 小罗看到了他的同学 , 那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女孩 , 小罗还非常善意的和小女孩打的招呼 。 就是这个招呼让小罗的家人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也许发生了不测 。 从时间上推算 , 小罗不可能比小女孩晚到家 , 罗家人开始慌了 。
【四川一男娃6岁被拐,将生父名字藏枕头下,后来通过DNA对比团圆】小罗的父母在听了小女孩的描述之后马上心头一震 ,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被拐卖了 ,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委托别人去接过自己的孩子 。 在询问一周都没有发现儿子的踪迹之后 , 于是他们报了警 ,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马接案 。 那个年代的侦查技术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 , 监控也没有如今密集 , 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孩子 , 相当于大海捞针 。
自从小罗走失之后 , 罗家父母经常责备自己 , 心生愧疚的活了很多年 , 他们一直在懊悔 , 为什么没有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 如果早些培育小罗的警惕意识 , 也许不会酿成如此的后果 。 后来罗家父母又有了一个女儿 , 可女儿并没有缓解他们对儿子的思念之痛 , 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寻找着儿子的踪迹 。
时间过的很快 , 三十多年的时光匆匆过去小罗还是没有任何踪迹 。 这件事情变成了罗家人心中的一根刺 , 横在心头 。 就在今年 , 德阳市公安局重提人口贩卖案 , 成立专案行动 , 罗家人便抓住时机 , 向公安局反映了他们的情况 。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 , 罗家人的DNA信息和河南鹤壁的一名男子匹配成功 , 小罗找到了 。
虽然被拐时小罗年纪还小 , 但他并没有忘记曾经的一切 。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 为了防止自己将亲生父母的信息遗忘 , 他便将那个时候脑海中所有的和父亲有关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 写在一张纸条上 , 藏在枕头下面 , 每天枕着它们入眠 。 光阴不负有心人 , 最终 , 小罗和罗家父母终于团聚了 。 这件儿童拐卖事件也最终画上句号 。
结语打击妇女儿童拐卖犯罪 , 一直是我国公安部门工作的重点 。 妻离子散 , 骨肉分离的这种痛苦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 , 我们对人贩子的怨恨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 当然 , 要让妇女儿童拐卖案彻底消失 , 除了从法律根源上控制违法犯罪 , 更多的是需要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警惕意识 , 告诉他们正确的应对方法 , 随机应变 。 面对危险情境 , 不能一味的寻求他人的帮助 , 而是要主动出击 ,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 尽可能的保证个人的生命健康 , 安全和人身财产权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