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葫芦浮起瓢,煤价能摁住吗?( 二 )


长期而言 , 只有煤电充分市场化才能解决这一对矛盾 。 只是叠加双碳的诸多政策工具 , 煤炭的弱势 , 却又难以改变的主体能源地位 , 稍微有政策变形 , 就会影响电力供需 。 煤电矛盾还夹杂在各个行政区划不同的发展目标间 , 就更显得复杂了 。
释放产能加大进口
主管部门还是有很多政策工具 。 首先就是充分释放国内煤炭产能 , 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 中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一半还多 。
产能已经在路上 。 国家矿山安监局此前表示 , 153处符合保供条件的煤矿 , 可增加产能约2.2亿吨/年 。
主要的能源大省相继发布通知 , 推动煤炭保供和增产 。 山西、内蒙古、陕西分别与十多个省份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 , 累计总量约1.45亿吨 。 作为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前三位的省份 , 三地原煤产量合计超过27亿吨 , 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1% 。
保供行动的推进直接带动煤炭的增产 。 10月初 , 山西发布通知 , 拟核增生产能力的煤矿要开展生产 , 净增量共计5530万吨/年 。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通知 , 当地列入国家具备核增潜力名单的72处煤矿要新增产能约9800万吨/年 。 内蒙古先后三批核增煤矿产能1.38亿吨/年 。
不过 , 9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煤炭产量反而是下降的 。 这也有了10月以来连续的政策加码 , 释放产能 。 冬季即将到来 , 只能看效果了 。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 中国2021年9月份进口煤炭3288.3万吨 , 较去年同期的1867.6万吨增加1420.7万吨 , 增长76.07% 。 较8月份的2805.2万吨增加483.1万吨 , 增长17.22% 。 国内生产没有反映 , 进口却充分显示了 。
9月份煤炭进口额为391320万美元 , 同比增长233.66% , 环比增长25.76% 。 简单推算进口单价为119.0美元/吨 , 环比上涨8.08美元/吨 。 折合比国内动力煤价格略低 , 但这也仅仅是到港口的价格 , 实际可能不相上下 。
价格可以促进生产的积极性 。 但过多的煤炭产量对双碳不利 , 只能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
煤炭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部分 。 即便不断压减 , 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的比重2020年依然占57% , 在发电量中 , 占比更高 , 超过70% 。
【按下葫芦浮起瓢,煤价能摁住吗?】所以 , 关键时刻 , 煤炭出现问题 , 其他能源难以补上 。 但又不能放任生产 , 那将重新带来污染 。 这样的情况下 , 一味通过强力压低价格 , 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 。
市场需求增加后 , 或许会催生很多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 强力干预 , 也会改变市场预期 , 造成价格扭曲 , 进而不能反映真实市场供需 。
可能 , 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 先保证过冬 , 再来细分利益的事情吧 。
最后 , 真能摁住真实的煤价吗?还是要尊重市场的力量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情报 , 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