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结束长假,天问一号的后续任务亮眼了



祝融号结束长假,天问一号的后续任务亮眼了


根据相关报道和资料显示 , 从2021年9月下旬开始 , 地球、火星运行到太阳的两侧 , 并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 , 这种现象称为日凌 。 由于太阳本身的体积比较大 , 而且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 , 产生的辐射及磁暴会直接影响火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通信 。 而从2021年10月23日左右开始 , 日凌现象逐渐结束 ,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火星车祝融号也都恢复了正常状态 , 已经结束了休假 , 开始重新工作了 。
(图1:火星表面 , 图源中国航天局)
根据资料显示 ,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 并且历经了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科学探测等阶段 , 相关任务按照计划有序开展 。
自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以来 , 祝融号在火星表面的前92个地球日累积行驶长度为889米 , 搭载的所有科学载荷都开机探测 , 获取了大概10GB的原始数据 。
在前期的90天时间里 , 祝融号通过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以及次表层探测雷达、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等7台科学载荷所获取的数据已经完成了相关处理和质量验证工作 , 并已经形成了标准的数据产品 。 而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网目前已经面向国内科学家研究团队开放了数据申请 , 后续将会以月为周期 , 分组分批发布科学数据 。
【祝融号结束长假,天问一号的后续任务亮眼了】在日凌结束后 , 天问一号将会择机进入遥感使命轨道 , 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 以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结构、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 , 同时还会继续兼顾祝融号火星车拓展任务阶段的中继通信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