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链则由于其天线尺寸关系 , 并不能提供远达火星的任务通信中继 , 它只能在月地或者地球轨道提供通信中继任务 , 真正能和火星以及未来的木星以及更远的深空测控的 , 只有地面站!
全球拥有完整的深空测控网络的 , 除了NASA还有欧空局 , 以及俄罗斯(半残) , 而日本与印度或者阿联酋等都可以与NASA合作 , 但中国不行 , 所有的站点必须我们自己建设 。
中国的深空测控网
我国的深空测控网有国内与国外两个部分 , 国内主要有佳木斯66米和喀什35米测控天线与深空站、国外则是阿根廷内乌肯的35米深空站 。
佳木斯深空站66 m测控设备与站址周边地形
喀什深空站35 m测控设备与站址地形
阿根廷深空站35 m测控设备与站址地形在数据接收方面则有密云的40米和50米、昆明40米等天线以外 , 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天津武清的70米天线(GRAS-4)协助数据接收工作 。
与NASA的深空测控网相比 , 我国还是有不少差距 , 但基本与欧空局处在同一水平 , 而且各有侧重点 , 因此为双方合作打下了基础 。
欧空局“私通中国” , 美专家:美对中国如此强硬 , 得不到任何好处此次祝融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做通信测试 , 预计在11月份选5个最好的窗口来进行通信测试 , 每个窗口将持续10分钟 。
火星快车号探测器是欧空局在2003年6月2日在拜科努尔由俄罗斯发射升空的火星探测器 , 分为火星快车号卫星与小猎犬2号登陆器两个部分 , 但比较可惜的是在2003年12月25日着陆后太阳能板没有完全展开 , 挡住了通信天线导致任务失败 。
所以在天问一号之前 , 早就有欧空局已经尝试过绕、落的火星任务 , 但无一例外都失败 , 不过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实在是个长寿探测器 , 到今年已经整整18年 , 还很好的火星上空工作 , 预计 , 而且在2020年9月 , 还发现了火星南极冰盖下1.5千米处三个盐湖 。
火星快车号探测器的倾角为86.3 度 , 近火点298千米 , 远火点10107千米 , 几乎是火星的极轨卫星 , 轨道周期7.5小时 , 尽管“看到”祝融号的机会挺多 , 但建立通信的机会却要看安排了 , 上文窗口为10分钟 , 看来也是不容易 。
接收的信号将会转发至欧空局达姆施塔特ESOC运营中心 , 估计很有可能是欧空局的塞夫雷罗斯测控站接收信号 , 然后再到运营中心 , 再通过高速通讯网络抵达中国的天问一号测控团队 。
因为从欧空局的测控站分布来看 , 新诺舍以及马拉圭的测控站在分布上与中国几乎重叠 , 而只有塞夫雷罗斯的测控站是中国的空白 , 但下次中国要是在纳米比亚建立深空站的话 , 估计中国就完美的覆盖了全球 ,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 欧空局的小动作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欧空局就有自己的小算盘了 , 提供地面站 , 分得火星数据一杯羹 , 而这个小动作早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后就开始了 , 早在2018年6月27日 , BBC就刊发过一篇标题为《Why Europe’s astronauts are learning Chinese》(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都在学习中文)的文章 。
文中称美国和俄罗斯已经不是唯二的太空国家 , 现在我们必须要接受中国航天的崛起 , 而欧洲宇航局正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 欧洲的宇航员正在中国接受训练 , 而且还大量学习中文以及熟悉中文操作界面 。
并且ESA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天宫空间站计划(当时还没有常驻的天宫空间站) , 而且BBC称?“中国已经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签署了一项协议 , 向国际研究开放其新空间站” , 扫清了他国宇航员入驻空间站的法律障碍 。
这就是欧洲人的眼光 , 欧洲人没有载人航天技术 , 但中俄美三家都拥有 , 他们分别在三家押宝 , 哪家成功了都是赢家!
“一旦我们将目光从地球轨道转向月球或火星 , 我们就需要在这个星球上能找到的所有合作伙伴 , 因为这会变得更加困难、更加昂贵 , 而且我们需要最好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