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河中,这3种鱼厮杀了2亿年,三败俱伤没有赢家( 二 )


卡拉皮瑞鱼(Calamopleurus)化石最早发现于巴西桑塔纳构造区
从化石记录不难判断 , 骨舌总目下的掠食者一般通过快速游动进行主动狩猎 , 一旦被咬住 , 数十颗尖锐锋利的牙齿便会死死卡在猎物的血肉之中 , 使其难以逃脱 。
在此飞来横祸下 , 食人鲳所属的脂鲤科命悬一线 , 为了族裔的生存和繁衍 , 它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 , 英勇地进行了反抗 。 从白垩纪开始 , 不甘沦为猎物的脂鲤科鱼类已然长出了尖牙 , 初见如今食人鲳的形态 , 尽管从单体战斗力上 , 仍无法独自和凶残的骨舌目抗衡 , 但大家不妨想象一下 , 一边是一头张牙舞爪的吊睛白虎 , 一边是数量在50乃至100头以上的狼群 , 或许这个比方不太贴切 , 但极有可能是1亿年前 , 食人鱼和巨骨舌鱼祖先们日常遭遇的真实场景 。
也许在漫长的岁月中 , 狩猎者和猎物的位置发生了交错 , 又也许是狩猎者对自身的效率和战果大为不满 , 总之在大约在1.2亿~1亿年前 , 骨舌目另一支王者之师仿佛神兵天降般 , 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南美的淡水河流中 , 牢牢地占据了顶层生态位 , 并在此后的岁月中不复陨落 。
最神奇之处是经过了亿年的沧海桑田和光阴荏苒 , 这支骨舌目无论从外形还是习性 , 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 人们干脆以它的名字定义了其所在的目 , 它就是巨骨舌鱼 。
我在亚马逊夜钓的巨骨舌鱼
今天的我们 , 已经很难判断巨骨舌鱼究竟是由类似卡拉皮瑞鱼的“尖牙利齿流”演化而来 , 还是压根就是骨舌目的另一分支 , 但显而易见的是 , 巨骨舌的生存策略堪称完美 , 这也是它们亿万年来变化不大的最重要原因——没必要变 。
巨骨舌的蛮力由此可见一斑
堪比人类甲胄般坚硬的皮肤和鳞片 , 长达2米的巨大体型 , 足以开山裂石的水下撞击力 , 这些都是巨骨舌鱼“傲视群鱼”的资本 。 它们的进食方式也从上前撕咬 , 转变成张口吞食——只有弱者才互相扭打 , 强者都是优雅地一口闷 , 这大概是巨骨舌真实的心里独白吧 。
3
就在食人鲳和巨骨舌鱼双方祖先漫长但并不算太激烈的对抗中 , 有一支骨鳔总目却始终潜伏在河底 , 它们在幽幽岁月中毫无存在感 , 但却横跨了1亿7千万年不曾消失 。
在这1亿7千万年中 , 三叠纪末大灭绝 , 土伦阶小灭绝 , 白垩纪小行星撞击 , 始新世极热事件 , 无数天灾都未能将这支骨鳔总目彻底带走 , 反而在这支总目之下诞生了堪称自然界演化奇葩的电鳗 。
始因鳗(calcari) , 生活在距今大约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 , 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新鳍亚纲电鳗目的化石
通过化石无法得知电鳗的祖先是否具有后辈的放电能力 , 但本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合理判断 , 最晚距今5000万年前 , 也就是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1500万年后 , 电鳗的祖先们就开始踏上了“电系魔法”的修行之路 , 理由是在这一阶段的化石层中 , 开始有大量成群的小型鱼类化石伴生——若是物理攻击 , 一条电鳗只能对付一条鱼 , 只有魔法加持 , 才能同时搞定多条 。
就如同不计其数的生物中最终只诞生了人类这一支智慧文明物种 , 拥有“放电”能力 , 也让电鳗成为生物进化史上为数不多的“魔导师” , 这意味着 , 它们拥有了挑战亚马逊王权的实力 。
请大家注意我的说辞——魔导师 , 而非单纯的“魔法师” 。
是的 , 电鳗对于电流的操纵已达化境 , 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 , 电鳗对于自身放出的电流 , 不仅能控制大小 , 还可以远程操纵生物——远处猎物的肌肉会被电鳗的电流诱导 , 不由自主的收缩运动 , 要么直接瘫痪 , 要么游出不利于电鳗捕食的死角 。
这就很惹人遐想了 。
我曾经幻想过一个场景 , 电鳗若是和海豚或虎鲸一样实行群居 , 并且能再将自己的体型演化得更大些——试想一下 , 一群1000条电鳗大军所过之处 , 火花带闪电 , 神挡电神 , 佛挡电佛 , 是多么梦幻而硬核的场景啊?
但事实上 , 电鳗一族并无如此大的野心和胃口 , 它们将自己的基因锁锁在了体型1.5米上下 , 不敢主动接近比自己大的生物 , 甚至为了方便在猎物警惕性最低的夜间觅食 , 它们主动选择退化掉了视觉 , 仅靠微弱的电流探知周围环境 。
尽管一次蓄满电力的一击能弄死30+以上的食人鲳 , 或与一条凯门鳄同归于尽 , 但绝大多数时间里 , 电鳗选择充当亚马逊“三国演义”中最低调的一环——它们毫无追求地吃着小鱼小虾 , 偶尔也吃死掉的腐食 , 甚至科学家在电鳗的胃里 , 发现过植物的残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