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行星和它们围绕的恒星都是在同一个星云物质库中形成 , 所以它们的化学成分应该是相关的 。
然而 ,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已观察到的行星成分与它们中心恒星的成分得知 , 它们的化学成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
就如在我们的太阳系中 , 所有的岩质行星和拟行星都含有接近太阳比例的难熔元素 。
这是当温度低于1500开尔文时从气体中凝结的元素 , 比如铝 。
但那些容易蒸发的元素 , 如氮却很匮乏 。
天文学家认为 , 这是由已凝结的矿物质尘埃再次凝聚成行星所产生的结果 。
当最初较为寒冷的分子云核心坍塌并形成一个圆盘时 , 来自新星的加热可以使一些原始的凝结物质蒸发 , 从而迫使凝结序列重新开始凝聚 。
但现在是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的这一过程 , 因此这个过程发展得相对比以前更加迅速 。
根据最初的分子云核心和圆盘的特性 , 行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可能还不足以汽化预先存在于材料中最难处理的部分 。
因此 , 天文学家企图对各种类型的陨石进行分析 , 以确定其化学成分 。
由于行星的不同矿物质是在不同的条件、时间和地点下凝结 , 整体情况很复杂 , 所以很难观察到的行星的化学成分 。
为了找到一些结果 , 研究人员们做了一个实验 。
模拟一个分子云核心坍缩以及恒星、圆盘和行星的形成 , 并分析整个圆盘中温度的演变分布 , 以推断矿物的凝结顺序 。
实验后发现 , 初始分子云核心的属性极大地影响了盘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 包括由此产生的行星和小行星的成分 。
而最高温度发生在塌缩阶段结束前后 , 即几十万年之后 。
不仅如此 , 研究人员还发现 , 虽然恒星的成分与分子云核心的成分相似 , 但恒星可能略微缺乏一些最难熔的元素 。
只有初始温度高或是盘旋低的分子云核心才会产生富含耐火元素的行星 。
【行星和恒星的化学成分是否一致 一个实验告诉你结论】实验结论 , 若想重现太阳系陨石和陆地行星中看到的成分 , 要么初始核心具有罕见的特性 , 譬如温度远高于预期的中值1250开尔文 , 接近2000开尔文;要么其他一些加热源必须提高原行星盘的温度 。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人类需要用新颖的通信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搜索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