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神都,如今沦为三线城市( 三 )


图片|洛阳古都遗址示意图 · 摄图网 ?
史载 , 商汤灭夏后 , 将都城建在河洛 , 史称西亳 , 即偃师商城所在地 , 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公里处 。
周朝建立后 , 周天子在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营建洛邑 , 认定洛邑是“天下之中” , 直至周平王东迁 , 拉开了东周的序幕 。
周天子在临近涧河和洛河的东周王城 ,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纷扰 。 周王室东迁到洛阳后 , 延续五百年而亡 , 天下一统归于秦 。
图片|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 摄图网 ?
秦朝发家于关中 , 没有定都东周故都洛邑 。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出后 , 建立汉朝 , 却一度选择洛阳为都城 。 但是 , 仅仅几个月后 , 一个叫娄敬的谋士就劝说刘邦迁都关中 。
娄敬劝说的理由是 , 东周时期天子虽处天下之中 , 但天下诸侯都把他当成了摆设 , “非其(周天子)德薄也 , 而形势弱也” 。
这是说 , 从地势的险要程度来看 , 洛阳作为都城 , 并不如西边的长安好 。
刘邦觉得有道理 , 就迁都到长安去了 。 他当年入关中时约法三章 , 备受拥戴 , 也有群众基础 。
图片|东汉彩绘陶制百花灯 , 洛阳博物馆藏文物 · 图虫创意 ?
到了公元1世纪 , 刘秀建立东汉 , 洛阳再续辉煌 。
刘秀随兄长在南阳起兵 , 投身农民起义军 , 手下的功臣多为以南阳、颍川等地为主的山东(崤山以东)豪族地主 , 称帝后定都洛阳 , 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根基 。
洛阳为东汉帝都 , 直到公元190年董卓之乱 , 汉献帝被迫迁长安 , 旧都洛阳毁于战火中 , “宫室烧尽 , 街陌荒芜” 。
图片|魏武帝曹操画像 · 网络
六年后 , 献帝东还时 , 关东群雄并起 , 只有一代枭雄曹操赶来接驾 。
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 , 其子曹丕称帝后 , 建都于洛阳 , 重修宫室 。
司马炎代魏建晋后 , 西晋也定都于洛阳 。
在乱世中崛起的魏晋两朝 , 都选择天下之中的洛阳为都城 。 但不久之后 , 历经永嘉之乱的洛阳再度陷入战火之中 , 成为北方五胡十六国争夺的战略要地 。
洛阳的再次兴盛 , 要等到南北朝 。
图片|北魏彩绘仪仗陶俑群 , 洛阳博物馆藏文物 · 图虫创意 ?
公元494年 ,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 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 。
孝文帝拓跋宏在执政期间 , 对朝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对推动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功不可没 。 但他决定迁都洛阳时 , 遭到了部分鲜卑贵族的反对 。
于是 , 拓跋宏假借南征为由 , 率领30万大军与朝中重臣南下 。 走到洛阳时 , 机智的拓跋宏干脆不走了 , 顺水推舟地将都城从边远的平城迁到洛阳 。
北魏迁都后 , 重建洛阳城 , 鼎盛时期都城规模已接近隋唐时期的东都 , 且之后隋唐营建的大兴城与东都洛阳都有仿效北魏洛阳城的规格设计 。
图片|洛阳龙门石窟 , 始凿于北魏时期 · 摄图网 ?
好景不长 , 孝文帝迁都仅仅40余年后 , 北魏两大权臣家族宇文氏与高氏 , 一个立足长安 , 一个东迁邺城 , 后来演化成西魏和东魏 。
东西相争 , 洛阳地处两者中间 , 成为争战之地 , 难逃被毁的命运 。 正所谓 , 洛阳“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 天下常无事则已 , 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
北魏分裂后 , 一个名叫杨衒之的人奉命回到故都洛阳 , 只见“城郭崩坏 , 宫室倾覆 , 寺观灰烬 , 庙塔丘墟” 。 眼前残破的一切 , 让他万分悲痛 。
杨衒之的著作《洛阳伽蓝记》 , 表面上是写洛阳佛寺盛衰 , 实际上寄托了深深的故国哀思 。
图片|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 图虫创意 ?
然而 , 洛阳的风光史并未就此结束 。
南北重归一统后 , 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也是洛阳的粉丝 。
隋炀帝在位时 , 举全国之力 , 重新营建东都洛阳 , 既是为了运送粮草 , 征伐辽东 , 也为了满足自己巡游天下的目的 。
隋朝以洛阳为中心 , 修建了大量的粮仓 。
其中 , 洛阳市出土的含嘉仓遗址 , 位于隋唐洛阳城北 , 被认为是当时最大的粮仓 , 到盛唐时期占了天下储量的近二分之一 。 唐朝皇帝在关中饥荒的年代 , 还要率领百官前往洛阳就食 , 得到一个“逐粮天子”的雅号 。
图片|定鼎门 , 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 , 为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 · 摄图网 ?
同时 , 杨广还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 , 率领诸王、后妃、百官、宫人等十余万人南下 , 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 船队长达百里 , 直到后来被手下大臣推翻 , 身死国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