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神都,如今沦为三线城市( 六 )


老子在东周当了大半辈子的“图书管理员”(守藏史) , 后来辞官归隐 , 西出洛阳 , 骑着青牛 , 一路来到函谷关下 。
关令尹喜也是个好学的人 , 他得知老子即将隐退 , 请他著书留作纪念 。 老子就在函谷关留下五千余言的《道德经》 , 交给尹喜 , 从此出关 , 无踪无迹 。
洛阳老君山上 , 至今还流传着老子修道的故事 。
图片|洛阳栾川老君山 · 摄图网 ?
北宋时期 , 以洛阳为西京 , 也用来安置朝廷党争的失败者和闲散官员 , 使洛阳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 不少文人学士云集于此 , 著书立说 。
位居相位的赵普、吕蒙正、富弼、司马光等都曾长期在此居住 。 司马光正是在洛阳期间 , 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撰 。
宋代大儒邵雍、“二程”(程颐、程颢)等在洛阳讲学 , 他们开创的学派 , 被称为“洛学” , 深刻影响了此后数百年封建王朝的官方哲学 。
洛阳 , 还有无数象征中华文明的印记 。
“武圣”关羽在民间以忠义闻名 。 相传 , 他当年被孙吴所害后 , 首级被装在木匣送到洛阳 , 葬于今洛阳老城南的关林 。
后来 , 关林经过历代扩建 , 成为名闻天下的关公祠庙 , 昭示着传说中关羽的大义 。
图片|洛阳关林· 摄图网 ?
近代以后 , 辛亥革命元老张钫隐居洛阳铁门镇 , 收集唐代墓志千余片 , 于乱世之中坚守洛阳文化根脉 , 后建成中国著名的墓志铭博物馆——千唐志斋 。
遍布海内外的客家人 , 也可在洛阳找寻原乡 。 在洛阳偃师北部虎口山公园南麓 , 依山建有一座“中原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圣地纪念碑” 。
自西晋永嘉之乱起 , 客家人从中原南下 , 开始了多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 但始终公认“根在河洛” 。
如今 , 南方各地客家人的堂前仍有不少挂着“河洛先声”的祖训 。
图片|洛阳老城区丽景门 , 整个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等部分组成· 图虫创意 ?
04.沉默的神都如今的洛阳 , 是一座慢半拍的城市 , 即便在旅游城市中 , 也不是名声最响亮的IP 。
2020年 , 洛阳GDP为5130亿元 , 总体上稳步增长 , 排在全国40多名 , 与山东临沂、浙江台州、湖北襄阳在同一水平 , 仅仅是普通的三线城市 。
洛阳的心情 , 有时就像西工区的王城路 , 天天堵得慌;洛阳的理想 , 就像310国道 , 总有大车挡在前面 , 就看你敢不敢超车;洛阳的事业 , 就像这座城市规划多年的地铁 , 总算刚刚起步 。
图片|洛阳朱樱塔 , 位于瀍河与洛河交汇处 · 摄图网 ?
建国之初 , 洛阳也在第一批“共和国长子”中 , 敢闯敢拼 , 有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热电厂、河南柴油机厂等重工业大厂 。
时至今日 , 除了“旅游城市”之外 , 洛阳最重要的标签就是“工业城市” , 在河南 , 其工业实力仅次于省会郑州 。
图片|洛阳站 , 郑州铁路局下属普速铁路第二大客运站 , 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 摄图网 ?
洛阳老了 , 可也有朝气蓬勃的一面 。
尽管现在只是一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区域性城市 , 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古都 。
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说:“若问古今兴废事 , 请君只看洛阳城 。 ”
来到这样一座几经兴衰的千年古都 , 还有什么想不开、看不透、放不下的呢?
世事沧桑如邙山上的白云 , 翻来覆去 , 唯有神都洛阳 , 永恒不朽 。
图片|雪后的白马寺· 摄图网 ?
... 完 ...
参考文献:
赵金昭:《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 , 中国古籍出版社 , 2001
牛致功:《唐代史学与墓志研究》 , 三秦出版社 , 2006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 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 , 中华书局 , 2006
王丹:《千年帝京洛阳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
郭绍林:《洛阳隋唐五代史》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8
史念海、史先智:《长安和洛阳》 , 《唐史论丛》(第7辑) , 1998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