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李子柒后,竹编工艺走红海外,7000万老外看傻了眼



继李子柒后,竹编工艺走红海外,7000万老外看傻了眼

文章图片

继李子柒后,竹编工艺走红海外,7000万老外看傻了眼

文章图片

竹编师傅提起柴刀 , 将碗口粗的竹子劈成两半 , 再用双手掰成4块 , 经过不断地切割和加工 , 竹子变成了纤细的竹丝 ,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般顺畅 , 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势如破竹” , 这个短视频 , 在Tik Tok上获得了超过1000万的观看量 , 让千万的外国网友看傻了眼 , 纷纷感叹这又是什么功夫 。
走红海外的竹编视频还有很多 , 相关话题下 , 播放量已经突破了7000万 , 视频中 , 师傅们把竹子变成了日常用品 , 或者是各种精巧的小物件 , 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 , 成为了外国网友眼中神秘的中国力量 。 相关视频下 , 网友们用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表达自己对竹编师傅们的敬佩之情 。
点赞量和播放量的背后 , 是手艺人的坚守和创新 , 现年62岁的李年根有着50多年的从业经验 , 他擅长用竹子制作大型物件 , 如衣柜、秋千架等 , 相关视频在海外获得了700万播放量 。
竹编工艺 ,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 以前人们家里用的簸箕、筷筒、篮子等 , 都是用竹子编制而成 。 但进入工业时代以后 , 用竹子编造这些物品 , 性价比就显得有点低了 , 与其耗时耗力亲自动手 , 还不如花十多块钱去超市里买一个现成的塑料制品 , 于是竹编工艺渐渐没落 。 这是时代的悲哀 , 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 。
这些古老的技艺 , 之所以看起来像魔法一样神奇 , 是因为师傅们经年累月的学习、积累 , 才有了娴熟的技艺 。 但现在部分年轻人是沉不住气的 , 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 , 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 不想去学习这种技艺 , 竹编工艺有失传的危险 。
【继李子柒后,竹编工艺走红海外,7000万老外看傻了眼】这些视频的走红 , 能把传统技艺的魅力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 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 对于延续和保护相关工艺 , 具有积极的作用 。
同时 , 竹编工艺在海外走红 , 也能给我们提供对外文化宣传的新思路 。 一直以来 , 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着短板 , 5000年的历史积淀 , 留给了我们无数的文化瑰宝 , 但就是走不出去 , 学到了中国皮毛的日本和韩国 , 却在这方面做得风生水起 , 让很多人着急又无奈 。
说教式的宣传 , 无法让外国年轻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 甚至连中国国内的年轻人都会反感 。 利用视频平台进行文化传播 , 讲述自己的生活 , 获得情感共鸣 , 能让文化传播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
竹编工艺的走红 , 和李子柒走红海外有着相似之处——所有的视频 , 没有直接夸过中国好、中国人厉害 , 但却讲好了中国故事 , 彰显出了中国日常生活的魅力 。
工业化的时代 , 出行变得更为快捷 ,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快餐文化 , 和千里之外的人聊天沟通 。 但时间久了 , 人们的内心就会感到迷茫 , 为城市里无处不在的噪音、光污染、堵车等问题而烦恼 , 渴望田园牧歌的生活 , 但又没有勇气放下一切 , 去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 。
李子柒的出现 , 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 , 看着她在自己的花园里种田、做饭 , 就像是自己亲历了一般 , 会为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伊甸园感到庆幸 。 而竹编工艺的出现 , 则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神奇和温度 。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 , 应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 这些视频把这种哲学理念变成了现实 。 它们展现的不是工业社会的便利 , 也不是农业社会的辛劳 , 而是解救了人们困顿的心灵 , 能够带来超越国家、民族和肤色的共鸣 。
官方在进行文化宣传的时候 , 也应该着眼于此 , 用真实的镜头语言 , 去传递平凡生活中的温情和感动 , 用更加具有创造力、活力的方式 , 去讲好中国故事 。 为中国的伟大复兴 ,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