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号失事黑幕:地面早已知道飞船受损,为何不告知宇航员?



哥伦比亚号失事黑幕:地面早已知道飞船受损,为何不告知宇航员?

文章图片

哥伦比亚号失事黑幕:地面早已知道飞船受损,为何不告知宇航员?

文章图片

哥伦比亚号失事黑幕:地面早已知道飞船受损,为何不告知宇航员?

文章图片

2003年轰动全球的“哥伦比亚号”在完成第28次太空任务即将返回地面时爆炸解体 , 舱内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
返回地面时 , 飞机开始向左偏转 , 与地面暂时失去联系 。 地面控制中心发出信号 , 称 , 看到了数据 , 但是没有来得及抄下 , 过了一阵航天员回复收到 , 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 一阵噪音短波后 , 彻底失联 。
目击人员称 , 看到哥伦比亚号先是破裂成很多的小块 , 接着就是一条长长的白烟 , 然后一声爆炸 , 这时震惊了所有人 。 最可悲的是他们在明明可以知情的情况下去直面死亡 , 却被NASA的相关领导和官员隐瞒了这一早已预料的实情 。
NASA的回应是 , 与其让宇航员在痛苦恐慌中去面对生命的倒计时 , 不如让他们在不知情下突然的死去更少些绝望 。
“哥伦比亚号”在1月16日发射升空的过程中 , 燃料箱脱落的泡沫绝缘物料就撞击在了航天飞机的左翼 , 这一情况在地面的控制中心看的一清二楚 , 而且已经判断出在返回地面时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 机毁人亡的可能性很大 。
“哥伦比亚号”是在2月1号完成任务准备返回 , 这中间整整半个月的时间 , 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情况 , 以他们的团队素养和严格的纪律 , 他们既能完成任务 , 还能笑对生死 。 因为每一个出征的战士都是抱死的心态去走上战场的 。
再说了 , 有了86年的“挑战者”的升空73秒爆炸的前车之鉴 , 他们比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心理准备 。
事情发生后 , 工作人员把超过8.4万块残骸和碎片全部收集回来 , 并将其送到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调查分析 , 造成事故的一个具体原因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由三大部分组成轨道器、外贮箱和火箭助推器 。 他们进行了一个地面风洞实验 , 发现有5块U型隔热板脱落引得产生强大的一股拉力 , 所以联想到当时飞机在发射升空前临时更换了火箭的助推器 。
再加上升空时候的天气风速很高 , 致使燃料箱上的泡沫绝缘材料脱落砸到了机翼左侧 , 造成机体表面的隔热保护层出现了大块的破损 , 就有了飞机在最后时刻翻滚飞行的画面 , 再加上哥伦比亚号的服役年限已经20多年 , 最终在回航的时候 , 因超高温的空气入侵而彻底解体 。
哥伦比亚号的悲惨失事 , 是美国宇航局最悲伤的消息 。 从1986年—2003年的两次航天飞机事故当中造成了14名优秀宇航员的死亡 。 美国政府在2011年7月宣布所有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 哥伦比亚山的7座山头分别以7位遇难者的名字命名 。
从美国历史上看 , 每次国家大事的那几天总会有一件重大的事故发生 。 这一次同样对伊拉克的战争已经箭在弦上 , 正担心对付萨达姆会不会带来一些恐怖主义的威胁 。 鲍威尔国务卿准备到联合国做最后的努力劝说 , 让国际社会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 。
哥伦比亚号爆炸的不早不晚 , 正是这个时候 。 这件事情给美国公众的心理也是造成了强烈的刺激 。 觉得应该加强重视航天项目 , 多拨经费加强安全保障 , 要加速研发在紧急事故当中 , 可以将宇航员安全带离太空重返地球的弹出救生系统 。 但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对此问题一直是没有回应 。
未来这个项目是否还会重启 , 暂时可能性不是很大 。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它是一个烧钱的项目;二就是它的安全性 , 还有一个就是它的必要性 。 航天飞机在设计上他是通过希望通过可以重复使用来达到降低整个项目成本的计划 。
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运营的理想化 , 在实际投入使用以后 , 高昂的维护检修费、部件更换费等费用大大滴超出了预期 。 本来计划每架飞机飞行100多次 , 结果所有飞机一共飞行100多次 。
【哥伦比亚号失事黑幕:地面早已知道飞船受损,为何不告知宇航员?】再加上航天飞机的两次重大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其他直接损失 , 让政府对航天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得不打问号 , 暂时停止了这个没有必要的项目 。 毕竟培养一名航天员的时间和代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