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亿:汉中回购自家“水龙头”



3.74亿:汉中回购自家“水龙头”

文章图片

3.74亿:汉中回购自家“水龙头”

文章图片

撰文 |主笔·韩博强
编辑 |简佳
我们很少关注水务市场 。
9月29日 , 黑龙江上市公司国中水务(600187)一则资产交易公告 , 却成功将我们带入资本活水的场景中 。 在这笔交易当中 , 汉中国资将出手3.74个亿 , 对“相关水务资产”进行回购 。
在此之前的2019年 , 渭南国资亦从首创股份中回购了自来水 。
十四年:汉中自来水“回家”事实上 , 此番回购酝酿已久 。 早在去年1月份 , 国中水务就收到了汉中市城市管理局发来的《关于汉中市政府回购国中水务公司汉中自来水项目整体资产的函》 , 这显然是地方政府授权 , 作为受让方的汉中投资控股集团(简称:汉中投资) , 实际控制人也正是汉中国资委 。
具体回购流程是 , 国中水务向汉中投资出售全资子公司汉中自来水和汉江实业两家公司100%股权 , 汉中投资同意承继这两家公司已发生的债务 , 本次交易包括股权转让和转让方债权两部分 。 最终确认的权的最终交易价格为197708721.08元 , 债权交易价格为176226278.92元 。
再来看一下具体交易资产:
汉中自来水:即汉中市国中自来水有限公司 , 该公司为国中水务的全资子公司 ,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来水销售 , 注册资本9700.5万元 , 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132.69万元 , 净利润974.57万元 , 总资产规模3.89亿元 。
汉江实业:即汉中市汉江供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该公司同样为国中水务的全资子公司 , 主营业务为给排水工程安装施工设备及配件等销售技术服务等 , 公司注册资本502.6万元 , 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14.67万元 , 净利润283.33万元 , 总资产规模4127.42万元 。
可能有糖豆要问 , 汉中自来水 , 怎么千里迢迢 , 跑到黑龙江去了呢?
事情要追溯到2007年 , 国中水务原名为黑龙股份 , 是一家经营纸业业务的公司 。 2007年8月黑龙股份委托潜在控股股东国中(天津)水务有限公司收购3个水务资产后 , 由国中(天津)水务有限公司将这3个水务资产捐赠给黑龙股份并完成了过户手续 。
这3个水务资产 , 分别是汉中市兴元自来水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西安阎良供水项目公司99%的股权及西宁污水项目公司95%股权 , 此后黑龙股份不再经营纸业业务 , 并在2009年3月正式更名为国中水务 。 而其中的供水业务 , 主要就是汉中自来水 。
作为出让方的国中水务表示:本次出售资产有利于盘活公司资产 , 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 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和战略转型的需要 , 国中水务还预计 , 本次出售可实现税前转让收益约1030万元 。
一进一退:潮流已变对很多年长读者来说 , 水务市场的进退 , 曾经是一个大时代的明星话题 。 因为在汉中水务被收购的2007年前后 , 一场“水资产交易”的潮流已风行全国 , 其代表性企业就是法国威立雅集团 。
我们统计发现 , 仅在2007年就有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海口水务集团、天津自来水集团 , 选择了向威立雅转让35%——49%的股权 。 事实上就在这一年 , 西安自来水也差点卖掉 。
2007年8月 , “西安自来水”的出资人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公司也在西安产权交易中心发布公告 , 拟出让西安自来水公司的49%股份 。 当时 , 包括威立雅共有6家来自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递交了意向投资标书 。
而由于威立雅的“攻城略地” , 当时一度引起人们对于“洋水务”的反思 , 到底该由谁来“司命”自家水龙头?但此后 , 国内跨区域水务投资也是此起彼伏 , 比如首创环保(600008)旗下 , 就有成都首创水务、河北华冠环保两家从事自来水生产、供应的企业 。 如果算上污水处理业务 , 则这种并购、参股的情形就更多了 。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
1、管理突破:在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之前 , 传统国营的自来水公司管理水准并不高 , 政企不分较为明显 , 市场竞争力弱 , 内部激励和约束不足 , 面对这种体制性障碍 , 大家都在尝试“以改制来激发活力” 。
2、需要建设:水务市场曾在2000年之后迎来投资高峰 , 如2002年至2016年 , 全国设市城市、县城累计供水管道长度已从39万公里增加到97万公里 , 2006至2010年污水处理投资年均增速亦超过2位数 , 这对市县都提出了较高的资金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