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耕地 10 亿亩,提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新技术”为何被喷



节省耕地 10 亿亩,提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新技术”为何被喷

文章图片

节省耕地 10 亿亩,提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新技术”为何被喷

文章图片

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 , 各种各样“神奇”的科学技术出现 , 例如在近期中国首次实现的“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技术 , 这在全球范围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 作为一项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技术 , 却在被发布不久之后遭到网友的“无情捧杀” , 导致开始出现喷子攻击 。
据媒体消息:10 月 30 日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联合首钢开了个新闻发布会 , 宣布我国首次实现了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 , 具备完全知识产权 , 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 这里的终点是合成技术、完全知识产权、首次实现 。 这说明在目前全球范围 ,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完全属于中国“独家技术” , 其他国家想要使用都必须得到中国授权 。 在技术层面来说 , 这次的成就确实很了不起 。 但是在庆贺之余 , 部分人过分地吹嘘 , 导致脱离了“事实” 。
例如节省耕地 10 亿亩 , 提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是典型的夸大其词 , 首先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 能够缓解中国进口大豆的压力 , 将这些蛋白质做成饲料 , 减少进口大豆的数量 。 而中国总耕地面积20亿亩 , 该技术还达不到减少10亿亩的程度 。 比较整体的收集比例是2比8 , 能够被合成的只有2成 , 大部分都无法收集 。 因此不但无法实现减少10亿亩的消耗 , 也不可能提前实现碳中和 。 具备这样的功能 , 但是效果没有如此夸张 。
一定程度上就是人们过分的“吹捧” , 所以导致脱离现实 , 反而遭到网友的“怒喷” 。 技术的发展值得鼓励 , 但是要理性客观的描述 , 避免出现“假大吹”的现象 。 而在整个技术的开发过程中 ,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 第一次发现该技术并非我国 , 而是在1994年 , 只是受限于各种技术 , 所以并没有实现产业化 。 相当于中国是从“1”变成了无限 , 不是从0变成1 。
客观理性的看待新技术的出现和技术突破 , 对于之后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 在小铁个人看来 , 当下很多信息都被过分放大 , 导致民众被误导 。 目前我国依旧是碳排放大国 , 每年产生 1.2 万亿立方米尾气 , 其中只有少量是一氧化碳 , 能够被采集合成的只有2成 , 所以任重而道远 。
【节省耕地 10 亿亩,提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新技术”为何被喷】(文/小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