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人性弱点:破窗效应,邓宁-克鲁格效应,路西法效应



惊人的人性弱点:破窗效应,邓宁-克鲁格效应,路西法效应

文章图片

惊人的人性弱点:破窗效应,邓宁-克鲁格效应,路西法效应


01 自律是检验人性的长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
津巴多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开到了两个不同的区域 , 一是经济状况和社会治安都较好的中产阶级社区 , 而另一个则是相对比较脏乱差的布朗克斯区 。
为了激发大家的欲望 , 他把车牌摘掉 , 还把车棚顶打开了 。
停在布朗克斯区的那辆汽车果然没过多久就遭遇了破坏 , 出现的第一组破坏者是一家三口 , 他们分别拿走了散热器和车内摆放可以拆卸的零件 。
而在这组破坏者之后 , 陆陆续续又来了很多人拿走车内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 , 直到最后整辆车被人扒走 。
而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 , 即使有再多人路过 , 看到过 , 经过 , 都没有人去动它 , 完好无损地放在那里 。
后来 , 津巴多又开始了新的动作 , 他亲自带着学生用大锤把完好的那辆车砸出了一个大洞 。
果然没过多久 , 这辆车也消失不见了 。
这就是破窗效应 。
一个失去秩序和约束力的环境会诱导人们产生更多的犯罪行为 , 就像是两辆车不同的命运一样 , 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下 , 人们对自我的要求也不一样 。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青少年的校园霸凌事件 。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 因为一句话吵嘴 , 因为作业不借你抄 , 因为某个人穿的衣服很脏 , 所以开始了霸凌 。
即使是未成年人 , 他们也懂得看眼色 , 知道不好惹的人不该惹 , 知道不会反抗的人怎么欺负都没事 。
所以有时候校园霸凌往往是跟风 , 她可以欺负你 , 那么我也可以欺负你 , 所以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
但丁曾说: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 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很难用知识去弥补 。 ”
【惊人的人性弱点:破窗效应,邓宁-克鲁格效应,路西法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 , 勿以善小而不为 。
防微杜渐 , 不要让小事恶化到无法挽回 。
02 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周国平曾说:“两种人最自信 , 无所不知者和一无所知者 。 ”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状况 。
因为对方出问题 , 所以两个人起了争执 。
你不断地想用道理来说服对方 , 可他有时候能够和你辩论几句 , 有时候却又岔开话题用其他方面攻击你 。
你深刻地明白两个人的内容并不在一条线上 , 但是他却沾沾自喜 , 觉得自己赢了 。
你瞬间想到《欢乐颂》里曲筱绡跟安迪分享的那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 , 不与傻瓜论短长 。 ”
这并不怪你 , 对方的知识含量还没有到让他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程度 。
这就是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
这个效应发现在1999年 , 当时在美国有一个叫作惠勒的中年男人 , “迷之自信”的他单枪匹马地抢劫了两家银行 。
按理说 , 但凡想抢劫的人至少要在头上挂个头套吧 , 可是他什么准备都没有 , 大摇大摆地进了银行 , 还冲着监控笑了笑 。
抢的过程十分顺利 , 银行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对反抗他 。 当然警察也没有为难他 , 直接将他逮捕了 。
据说慧勒在看到监控的时候十分震惊:“为什么你们能看见我?”
原来他在知道柠檬汁写字可以隐形之后 , 就想着把它涂在脸上 , 认为柠檬汁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一定是一种化学药剂 , 自己用了也可以隐身 。
由于这个案例太过于神奇和不可思议 , 所以也引起了教授邓宁和克鲁格的注意 。
这两个人在大学辩论赛做了一项调查——让学生们给自己的水平做一个评估 。
在预赛中排名倒数1/4的学生 , 认为自己赢了将近60%的比赛 。
原因很简单 ,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某些时刻是输的 。
但随着不断学习和培训辩论技巧之后 , 他们才看得到自己的弱点 , 并且承认自己之前的表现确实是很糟糕 。
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最大程度地高估自己的技能 。
越没见过世面 , 就越觉得自己的成就了不起 。
03 天使也会堕落成恶魔还是那位美国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 他又做了一个实验 。
1971年 , 他在一所大学里贴了一张告示:“为完成实验 , 现在需要大学生志愿者 , 实验时间为两周 , 报酬每天15美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