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11月1日晚8点,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最后一场演出在深圳福田区上演。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收官场的演出阵容充满亮点:
人气组合陈印泉侯振鹏开场,上过春晚拿过冠军开过专场的金霏陈曦联合白凯南随后,西北相声代表苗阜王声第三对亮相。
老搭档应宁王玥波联合侯耀文徒弟贾仑第四,贾旭明郑健新老实力派组合倒二,老而弥坚搭档姜昆戴志诚攒底登台。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由于暂时没有视频资料,本文也就不详细介绍其相声内容了,只谈一件事,现场的观众从演出一开始就进入到欢快的气氛当中,接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现场一直保持着愉悦而热烈的状态。
随着全体演职人员的谢场,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对于这次大会来说,整体上是成功的,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一、演员篇
先说一件事,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的全体演职人员大概是同一时期做核酸检测次数最多的人群之一,最高一天做了三次,有的演职人员四天做了五次,积极配合之下也让这次非遗相声大会顺利举行。
由于部分地区突发疫情导致部分演员无法赶到深圳,因此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论参演人数可能是三次大会里最少的一届,人数少了但演出场次不少,此外还有两次慰问演出,因此有几位演员只能连轴转上场。
郑健、贾旭明、付强、王彤和随风都先后在四天里出演了四场,李金斗和李建华两位老先生则在两天时间里登台三次。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频繁转场,环境、搭档、作品不一,这些相声明星只能因陋就简在花坛里化妆,在停车场里对活,保证了演出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作品的保质保量。
以李伯祥的弟子郑健为例,六十岁的他连续出演两场非遗相声演出,还有两场慰问演出,和一帮比他小十几岁甚至二十多岁的晚辈一样连演四场,现代活说得好,子母哏逗得棒,和戴志诚合作的传统相声《黄鹤楼》更是拿出了教科书级的水准。
一句话,和上两届一样,出席非遗相声大会的相声演员足以代表目前我国相声界的最高水准。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二、作品篇
对于非遗相声大会的相声作品,网络上有两个偏颇的观点,一个是非遗相声大会应该全是传统相声,另一个是非遗相声大会应该全是新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继往开来才是王道,因此非遗相声大会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结合,这个结合不仅是传统和现代节目之间的“物理”结合,也可以是传统和现代的“化学”结合。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如刘洪沂王文林《学评书》、戴志诚郑健《黄鹤楼》、何云伟武宾《说唱数来宝》,窦晨光常鹏旭《对坐数来宝》等传统相声都可以当该段相声的示范教材推广使用。
最直观的一个细节,《学评书》的底是“拔剑自刎”,有些年轻演员抖这个包袱底时一不舍得摔,二不会摔,有的逗哏直接扶桌子往下出溜半截,捧哏再一拉就算完了,这显然是不够的。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七十多岁的刘洪沂在这一段就示范了逗哏应该怎么“摔”,保护了自己也把细节做到位,把包袱彻底抖开,这就是敬业,这就是功夫。
非遗相声大会上的现代活同样不少,如董建春李丁以英语为元素,以“抢体育老师课”为笑点的现代相声就很受现场学生和孩子们的欢迎。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结束了,成功背后有哪些不足和遗憾

文章插图

孙静和张超两位公安干警的《接电话》,撷取的是110报警台里发生的奇闻趣事,搞笑逗乐之间向观众科普了110的常识和工作状态。
人气组合苗阜王声、陈印泉侯振鹏、金霏陈曦白凯南、李寅飞叶蓬等人的作品更是妙语连珠,用现挂和互动把全场的气氛带动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