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左右年轻应该清楚:关于人类登月下面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20岁左右年轻应该清楚:关于人类登月下面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文章图片

20岁左右年轻应该清楚:关于人类登月下面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文章图片


五千年以来 , 不论哪个朝代 , 在中华这片大地上永远都对月亮有着至高的崇敬和向往 , 在这种崇敬和向往之下就诞生无数的幻想 。 但不论是什么样幻想 , 都不能掩饰住人类想登上月球的渴望 , 正因如此 , 就有了后面的“登月计划” 。 但是这个计划就如同对月球的幻想一样不切实际 ,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显得有些可笑 。 不过最终 , 我们还是成功了 , 无论是美国的阿波罗还是中国的“嫦娥”都顺利的等上了月球 , 为世人揭示了这个影响了地球和人类千万年的星球的神秘面纱 。

人类是怎么做到的呢?用现在的话来说无非就是三个步骤:设想——实行——成功 , 就这么简单 , 但是简单的步骤里面却包含了无数的失败以及现在看来还有扯淡的幻想 。 这个过程 , 就是思维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里面阐述了这种“科学家思维” , 而我 , 仅仅只是针对其中的一小部分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 这一小部分在我看来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 甚至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发散思维 。

先不说专业领域对发散思维拥有者怎样的定义 , 反正在我看来 , 无非是四个字:异想天开 。 要知道从古至今 , 不论国家怎么发展 , 在没有去过太空的时候 , 太空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 不说其他 , 就是登上月球这个想法 , 在当时看来无疑都是异想天开 。 在当时 , 就算有了这个项目 , 开始了研究 , 但是怎么研究?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明明知道空手握不住流动的水却偏偏要去握一样 , 很无力 , 甚至很绝望 。 即时你知道水就是水分子组成、手是生物细胞组成 , 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因为你找不到他们两个的关联点 。 登月比徒手抓水更无力的是 , 你根本不了解它 , 你对它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天文望远镜拍摄的一些东西 , 这对于实际上的送人登月简直等于没有 。 和普通的火箭发射不同 , 送人登月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无论是生物的保障还是承载的材料都和以往不同 。 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任何参考 , 以前说难比登天 , 登月就是那个“天”
怎么办?只有猜想 , 然后实验 。
什么是猜想?就是基于一定知识的瞎想 , 也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 。 作用也没有那么复杂 , 就是给了一个完全没有的路子 , 然后去试一试 。 不要小瞧这个东西 。 说笼统一点 , 这个东西就好像是给迷茫的人生定了一个目标和方向 , 你就朝着那个目标和方向去走 , 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 都能够累积经验 。 猜想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无中生有” 。 举一个相对成功的例子: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 火药的发明主要靠的是道士 , 道士炼丹 。 炼丹是为了什么?长生!长生是不是虚无缥缈?至少至今没有发现靠吃丹药长生的人类 , 反而吃死的帝王不在少数 。 但是炼丹却无意中发现了硝石的用处 , 因此有了后面武器和现代化的蜕变 。 对比一下 , 炼丹就好像是登月 , 长生就是登月 , 在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的情况下 , 各种东西加进去试试炼丹的方法就是猜想 。 虽然没有练取真正意义上的长生丹药 , 但是无意中却发明了火药 , 促进了历史进步 , 取得了另一个方面的成功 。 登月也是这样 , 当然 , 拥有一定现代科学依据的猜想比炼丹更加的细致和靠谱 , 但是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 但是一次次失败最终换来的 , 是登上月球的成功 。
用初中数学的方式讲 , 人的认知就是一个点 , 基于这个点向周围发出射线 , 慢慢靠近想要达到的目标的点 , 成形线段 。 所以说 , 发散思维虽然是天马 , 但是还是要有一个“点” , 这个点就是认知 , 点越大 , 能够发出的“射线”也就越多 , 命中目标的几率也就越高 ,且距离目标也就越近 , 点越小 , 则反之 。 发散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现有的思维框架 , 把知识进行重组 , 创造新的设想和新的知识:就像在没有创造出适用于火箭的合金材料的时候 , 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一种能够承受大气层压力的材料 , 而没有想到把几种材料混合在一起 。
所以 , 发散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登月的成功与否 , 也决定了人类在现有的基础下创造更先进的未来的基础 。 当然 , 拥有发散思维可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很多人认为那些所谓玄幻小说已经足够天马行空了 , 却没有发现 , 所有的小说体系乃至人物构造都是基于现实产生的东西 , 甚至相差并不远 , 且难以实现 。 本质上 , 算不得真正的发散思维....具体如何我会在下一篇文章讲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