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为何如此神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漆一烟
这世界的一切在走向逝去的过程中 , 因此对于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 为逃避和直面死亡 , 人们将死亡现象蒙上神秘的面纱 , 将死亡的相关话题设置成了禁忌 , 更加增加了死亡的神秘 。
那这个本来自然的事情什么时候变得神秘了呢?
“鬼”的出现功不可没
“鬼”一经生成 , 就游荡在天地间 , 三山五岳 , 天上地下 , 花草树木 , 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上 , 人们用文献记录 , 用故事叙说 , 甚至用实例去证明 , 不断地壮大它的力量 , 增加其摄人心魄的能力 。
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对于“鬼神”都是讳莫如深的 。 墨子作为坚定的有神论者 , 还做《明鬼》来证明“鬼”的存在 , 将鬼神分为三类“天鬼神、山水鬼神、人死而为鬼者” , 众鬼神主赏罚 , 掌秩序 , 因而所有人须得诚心“事鬼神” , 还做出了“儒以天为不明 , 以鬼为不神 。 天鬼不说 , 此足以丧天下”的预测 。 而就连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也说“众生必死 , 死必归土 , 此之为鬼” , 对于“鬼”也是存而不论的态度 , 求生欲拉得满满的 。
中国讲鬼的书数量最多 , 大量文人著书论述自己的鬼神观 , 东汉的王充著《订鬼》《论死》强调鬼是人的思念幻化出来的 , 不存在“鬼”害人一说 , 南朝范缜写《神灭论》认为“形存则神存 , 形射则神灭”躯体逝去万事皆空 , 清朝熊伯龙著《无何集》说“凡天地之间有鬼 ,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 纵使无神论者们如此坚定地表达表达世间无鬼的立场 , 但是有鬼论者却越加固执 , 古时有《山海经》记载神怪 , 唐朝韩愈写《原鬼》说鬼随人事的兴衰降福为祸 , 奠定“鬼”的降厄作用 , 清代袁枚有《子不语》 , 所记皆“游心骇耳之事”令人心生恐惧 , 后有蒲松林写《聊斋志异》使鬼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 , 甚至家喻户晓 。
而今 , 科技发展 , “鬼神”却并不惧怕科技 , 甚至顺着互联网 , 不仅衍生了更多的故事 , 还成为了游玩主体题 , 甚至还加入了西方的“鬼文化” , 娱乐化的鬼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淡化了恐惧 , 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的高科技也在助长着“鬼”的能力 。
丧葬习俗的更是将死亡的神秘感推向高潮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 丧葬仪式总是肃穆且神秘 , 这更从另外一方面加重了死亡的特殊感 。
古语有云“丧葬为孝子掩亲之职” , 按古来之习俗 , 人们从生时便开始未雨绸缪 , 选葬具立遗嘱 。 而当亲人逝去那一刻开始 , 丧葬活动就开始了 , 需要经过招魂、报丧、奔丧、招魂、做七、哭丧、道场、袭礼、停柩、谥号、卜葬、出殡等仪式 , 这一系列的礼仪也让人们对死亡更加的敬畏 。
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们明白 ,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 因为是自然蜕律 , 所以必须谨慎地看待生 , 认真地对待死
参考资料
韩松 , 李自良著.鬼的现场调查[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雷绍锋 , 张俊超著.丧葬习俗[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阅读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人类需要用新颖的通信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搜索外星人
- ?了解地球以外的先进智能生命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
- 搜寻地外文明发展的综合愿景
- 人类可能有危险?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别再寻找外星人了!”
- 小恒星靠近地球致辐射增大?空间天气专家:别信!
- ?通往外星人的历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