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番茄越来越难吃?科学家历时4年研究,发现番茄本质变了


一名六月柿 , 茎似蒿 。 高四五尺 , 叶似艾 , 花似榴 , 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 。 .......草本也 , 来自西番 , 故名 。——《广群芳谱》清·汪灏
番茄在早期传入我国时 , 被命名为“番柿” , 并且因其独特的样貌和鲜艳的颜色 , 仅供观赏使用 。 直到50年代初 , 番茄才迅速在农间发展起来 。
“有荤菜的时候它是素的 , 只有素菜的时候它是荤的” , 要说中餐中最神奇的一道菜 , “番茄炒蛋”绝对榜上有名 。 记忆里 , 小时候的番茄颜色鲜艳、多汁紧实 , 从田间采下洗洗就能直接食用 , 夏天相当受欢迎 。 在某种意义上 , 番茄既可以充当蔬菜 , 也可以被
然而现在市场的番茄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 , 虽然看着样子没有大变 , 但它的味道却已经和记忆中的样子拉开了差距 。 这是为什么呢?
番茄
番茄也叫西红柿 , 是管状花目、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 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细叶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凯番茄、多毛番茄;秘鲁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鲁番茄 。
番茄的原产地在南美洲地区 , 印第安人最早种植该作物 。 在西班牙殖民扩张时期 , 番茄开始被当作食物慢慢传播到世界各地 , 在今天 , 中国各地都有培育各色的番茄品种 。
凭着自身生熟皆可的食用方式和与中国十分贴合生长条件 , 番茄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的很快 , 并广泛被市场所接受 。 此后 , 番茄在中国的餐桌上有多常见 , 想必大家都有所感触 , 我国也慢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 。
判定一个番茄好不好吃 , 它的肉质是否鲜嫩、酸甜口味是否适中非常关键 。 现在的市场上 , 番茄的果肉基本没有原来那么软绵 , 都会更加紧实偏硬 , 给人一种它被挤压了的感觉;同时 , 番茄的味道也没有原来那种酸酸甜甜让人满足的感觉 。
有人认为 , 和大多数食物发展变化一样 , 番茄也进入了“基因更新”这一行列 。 真的是这样吗?
基因变化
早期自己家里种植的番茄 , 都是天然生长和正常时间内成熟的果实 , 尽管这些番茄大小不均、颜色不匀 , 但胜在口感和味道良好 。 而在现在的“快餐文化”影响下 , 市场为了方便售卖 , 会专门挑选那些颜色均匀、大小适中的番茄作为主推 , 消费者也确实习惯用第一感官判定一个产品的优劣 。
因此 , 要解决自然生长的番茄成熟期和大小颜色模式 , 就只能从番茄本身下手 。
中国科学家黄三文和他所带领的科学团队 , 专门针对番茄的味道变化进行了研究 。 他们品尝分析了100多种不同的番茄 , 经过4年的时间 , 找到了影响番茄口味的物质 。 并且将相关报告发布在《科学》(2017年期刊)上 。
为了使番茄的大小和颜色看起来更均匀 , 市场上的番茄基本都被使用了一种名为“SlGLK2”的转录因子 , 针对叶绿体实施基因调控 , 改善果实颜色和风味口感 。
番茄的肉质和颜色都发生了变化 , 它的口感自然也不会像人眼所看到的那样 , 自然预估到从前的口味 , 这其中产生的差异感就会被放大 。
所以 , 现在的番茄“看起来”都很好吃 , 但实际上的味道和从前不一样 。 这只是番茄味道发生改变的其中一个原因 , 还有其他因由 , 但也同样都逃不过“人类干预”的范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