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血汗钱被银行职员私自转走,储户还要担责8成,凭什么



1200万血汗钱被银行职员私自转走,储户还要担责8成,凭什么

文章图片

1200万血汗钱被银行职员私自转走,储户还要担责8成,凭什么

文章图片

山西的丁女士将1200万元积蓄存在了当地一家比较有实力的银行 , 后来银行员工王某以代领礼品为理由 , 骗取了丁女士的存单和身份证 , 私下将这1200万元转到了自己父亲名下 , 又转给了其他人 。 期间 , 银行没有找丁女士核实 , 也没有进行提醒 。
东窗事发后 , 银行不仅没有处理王某 , 王某还若无其事地上了4个月班 , 丁女士无奈 , 选择了报警 , 王某被认定为诈骗罪 。
但丁女士的钱 , 一直没有要回来 , 她委托律师 , 对第一笔被转走的500万提起了诉讼 , 要求银行方面承担责任 。 法院审理后认为 , 丁女士自己缺乏安全意识 , 将存单给了别人 , 应当承担80%的责任 。
丁女士不服 , 认为判决有失公允 , 已经上诉到了太原中院 。 丁女士的儿子表示 , 这1200万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 , 他们是出于信任才把钱存到银行里的 , 一审结果让人寒心 。
丁女士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 她应该有更强的信息保护意识 , 但因为这一点错误 , 就判决其承担80%的责任 , 会有过度加重储户义务的嫌疑 , 如果她能提供相应证据 , 二审改判的几率 , 还是不小的 。
王某代表的是银行 , 他之所以能接触到丁女士的存单 , 是源自丁女士对银行的信任 , 所以银行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
在生活中 ,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有的老奶奶老爷爷不会有ATM , 会请旁边的年轻人操作一下 , 相当多的年轻人会提供这个举手之劳 , 普通人尚且不会动歪心思 , 去挪走那些老人的钱 , 更何况是在银行里工作的人呢?
银行的工作人员 , 理应有正确的金钱观 , 更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 , 才能管理好老百姓的血汗钱 。 王某作出了犯罪行为 , 证明银行在员工招聘、管理和培训方面是存在问题的 , 不应该置身事外 。
这些年来 ,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太多次了:河南的胡某将1500万存到了某银行内 , 结果不久后只剩下600元钱 , 调查显示 , 银行支行行长的弟弟 , 伪造了相关文件 , 将存款取走了 。 扬州的张先生把900万存到了某银行内 , 到期后 , 却发现营业部主任悄悄把自己的钱据为己有 , 拿去还赌债了 。
杭州的张先生在某银行存了200万元 , 过了几个月查询时 , 才发现只剩下几块钱了 , 随即报了案 , 不查不要紧 , 一查吓一跳 , 有42个储户有相同经历 , 近亿元存款不翼而飞 。
中国的老百姓和欧美相比 , 金钱观念相对比较保守 , 习惯性地储蓄 。 买基金、股票的人比较少 , 银行卡里的钱 , 才能给他们带去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
这样的新闻多了 , 老百姓的安全感会缺失 , 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 。 挤兑的风险 , 由此大大增加了 , 会破坏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 在民众间引起恐慌情绪 , 不利于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
相关部门亟需重拳处理种种乱象 , 维护储户利益 , 防止一些不法人员利用银行工作者的私心 , 去从事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 , 造成经济和信用损失 。
【1200万血汗钱被银行职员私自转走,储户还要担责8成,凭什么】针对这种情况 , 如果能有更为具体的司法解释 , 老百姓维权的难度会降低不少 , 对于银行的信任程度也会慢慢恢复 , 要给储户基本的保障 , 总是把银行当成弱势方 , 难免会让人觉得有失公允 。
作为普通的储户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更强的风险意识 , 保存好存单、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 , 不要轻易交给别人 。 去银行办理存款、保险、理财业务的时候 , 一定要弄清楚自己购买的产品到底是什么类型的 , 不要被销售人员忽悠 。
其实现在大型国有银行还是很可靠的 , 做好了这些 , 倒也不必过度担心 , 实在是焦虑的话 , 可以把存款存在不同的几个银行 , 分散风险 。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