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白城 , 一女子在雪中嬉戏摔倒后手机从兜里掉落(自己没有察觉) , 一位过路的大爷看到后非但没有提醒女子 , 反而用脚踢雪把手机给埋藏起来 , 等到女子走远后 , 大爷迅速返回原地捡起手机揣进兜里离开 。 然而巧合的是 , 这一幕正好被路旁的电子监控设备记录下来 。
可有必要说明的是 , 大爷的行为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偷窃” , 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捡拾” , 但总体上来讲是趋向于不道德的性更多 。 只是我们要知道 , 如果不是电子监控设备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 事情更是没法定性 。
之所以这样讲 , 倒不是把“手机掉落”到“手机丢失”的结果完全归咎于大爷 , 而是大爷本来可以通过举手之劳的善意避免掉“手机丢失”的结果 。 在一定程度上 , 如果大爷没有亲眼看到“手机掉落”的过程 , 也不知道手机的主人是谁 , 那么即便他捡到手机想据为己有 , 又是另外一回事 。 毕竟对于手机来讲 , 如果捡到的人想归还给失主是可以办到的 。
就此而言 , 我们在看待大爷据为己有的行为时 , 还不能太过笼统 。 说到底大爷想把手机据为己有的心思 , 是从看到“手机掉落” , 并且得知女子没有察觉的情况下 , 瞬间起意的 。 虽然我们无法预料大爷不把手机踢到雪堆埋藏的情况下 , 女子会不会返回寻找手机 , 但是大爷把手机踢到雪堆埋藏 , 那么就意味着当事女子基本上没什么机会寻找到手机 。
所以仅就事情的推动和结果来讲 , 从“手机掉落”到“手机丢失” , 大爷算是主要的推动者 , 而女子不仅算是不够小心 , 也称得上“遇人不善” 。 当然我们也很清楚 , 如果“手机掉落”到“手机丢失”的整个过程没有被电子监控设备记录下来 , 那么就意味着大爷想据为己有的“踢雪埋藏”操作会完全被折叠 。
事实上 , 这样据为己有的操作在没有电子监控设备的年代里 , 很多时候像大爷这样的人 , 都不会有太大的道德负担 , 因为在他(她)们看来自己“没偷没抢” , 只是趁着失主不知情的情况下顺走 , 所以就会走向较为自洽的心理路径 。
基于这样的前提 , 我们再去看待整体社会对拾金不昧者的溢美之辞 , 大概就能更好地接受 。 要知道在审视拾金不昧的行为时 , 常伴随着一种绝对的考量:东西不是自己的 , 捡到归还失主自然是应该的 。
但是对于绝对考量中的“应该归还” , 它本身是自律德行前置的结果 , 也就是只有捡拾者自己认识到“应该归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那么拾金不昧的行为才能被看成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 只是具备自律德行的人总还是极少数 , 以至于在社会性的道德推崇中 , 拾金不昧依然需要被凸显 。
因为我们在推崇道德行为时 , 只有顾虑到人性的复杂性 , 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让道德走向良性循环 。 而一味地强调“这是应该的” , “那是应该的” , 最终只能让人走向虚伪 。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 , 确实存在知行合一的极致道德自律者 。
另外大爷把女子掉落的手机踢到雪堆埋藏 , 即便存在较为明显的据为己有迹象 , 但是也好像不能完全证明大爷就坏透了 。 因为就据为己有的行为来讲 , 更关乎发生的情境和具体的道德考量 。
假设“手机掉落”的瞬间 , 周围还有很多人在场 , 那么大爷也可能没机会做出把手机踢到雪堆的动作 , 以至于可能会顺势提醒当事女子 。 当然这也只是后话 , 但不得不说 , 情境确实可能影响行为的转向 。
甚至大爷要是知道路旁有电子监控设备 , 也可能不会做出把手机踢到雪堆的动作 。 在这个事情上 , 我们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温馨提示”里找到佐证 , 最典型的是“您已进入电子监控区域” 。 平心而论 , 这般“温馨提示”并不温馨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对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确实挺管用 。
与此同时 , 要承认人性恶不一定属于别人 。 就以过路的大爷来讲 , 可能平日里还教导自己孙子要拾金不昧 , 但是真正自己遇到别人丢失贵重物品时 , 自己的底线便瞬间坍塌 。 毫不夸张地讲 , 在拾金不昧的事情上 , 除却关乎捡拾者的良心 , 也关乎失主所丢失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价值对于捡拾者有没有诱惑力) 。
说到底 , 绝大多数人既非罪犯也非圣人 , 这种时候确实仅靠自律德行是不够的 , 对于罪犯甚至需要再加上律法约束才行 , 而对于圣人来讲寻常道德自然也显得多余 。 这种情况下 , 适当的推崇守住道德底线确实很有必要 , 因为它更关乎常人行为的约束 。
推荐阅读
- 湖南:疑似网贷还不上轻生,警察回复已经跳河,父母都不肯相信
- 上个月我微信连续转账了共一百万,为啥会有银行人员来调查我?
- 案件回顾:哈尔滨女子强行侵犯老人,遭拒后暴打老人,他崩溃报警
- 男子偷偷在合租屋里装上监控,监控里的内容让男子惊讶
- 年年如此?广州花市老板这样疯狂打砸年花行为,真是疯狂……
- 2013年,52岁大妈发现银行漏洞,一个月偷走银行5个亿,结局如何
- 炎炎夏日村民门窗紧闭,家人吃饭必戴头盔,诡异声音揭开可怕真相
- 物业好心提醒:这几种车位最好别买,有你后悔的时候
- 45岁女保姆:伺候86岁大爷,月薪9千,背后却是无尽的心酸和委屈
- 离柜概不负责?若储户不归还多取的钱,法院怎么判?真实案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