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大悲化,心等于虚空( 三 )


想要赚个彻底的人 , 大多抱有这样的心理 , 即当行情实际上已经从最高价开始跌时 , 总是希望这是暂时的回档 , 还会上涨 , 于是就抢股痴等 , 结果是股价越等越低 , 由赚等到赔 。 而在行情实际上已从最低价上升时 , 总是觉得还会再跌 , 于是还持币等待 , 白白失去赚大钱的良好时机 , 眼睁睁地看着股价无情地上涨 , 此时要么放弃购股的打算 , 要么就得认购高价 。 股票市场还有一种人 , 他们看到行情实在跌得很低了 , 但是仍旧认为会再跌下去 , 而不想买进 , 等到行情涨了上来 , 才后悔莫及 。
所以 , 买卖股票与其他世事一样难以十全十美 , 既然最低价不容易买到 , 最高价亦不容易卖出的话 , 那就应采取饭吃八分 , 获利八成的策略 , 事实证明 , 这才是正确的投资之道 。
把鱼头鱼尾留给别人进行股票投资 , 就是为了赚钱 。
其基本的方法是低价买进 , 高价卖出 , 从中赚取差价 。 那为什么说最低不买 , 最高不卖呢?
从事股票投资的人 , 大都梦想着在最低价买进 , 最高价卖出 。 但是 , 股市诡秘多变 , 人的认识能力又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 , 十分有限 , 股市在何时何处出现最低价 , 何时何处出现最高价在事先是无从知晓的 , 即使是高明的股市分析专家 , 也只能认定股市大致的发展方向 , 低买高卖已属不易 , 要想在最低价买进 , 最高价卖出 , 简直是难上加难 , 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到 。
从另一方面看 , 总想在最低价购买股票的人 , 因为有这种贪婪的欲望在作崇 , 他们在股价跌幅已深的情况下 , 心里还抱着等再跌一跌再买的想法 , 结果在他还两手空空的时候 , 行情已经见底回升 , 行情刚刚启动 , 本应大胆介入 , 而这时却又想着等股价再回到原先价位上再去买 , 结果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上涨 , 失去了赚钱的良机 。 相反 , 总想卖到最高价的人 , 因为有这种贪念在作怪 , 他们看到股价不断创出新高 , 被市场的乐观情绪冲昏了头脑 , 不果断卖出 , 当股价从最高价下跌时 , 心里还抱着这只是回档 , 还会继续上涨的想法 , 想在股价涨至原来的高价时出手 , 但股价却越走越低 , 使手中的股票由赚变赔 , 由小赔变大赔 。 股票买卖难求尽善尽美 , 既然最高价、最低价难以预料 , 且稍纵即逝 , 何不采用饭吃八分饱的方法 , 心甘情根据股市的实践经验 , 很少有人能买到最低价 , 又卖到最高价 , 甚至也难以做到其中的一方面 。 而且最高价和最低价成交的数量都很少 , 偶尔买到最低价者赚了很小一部分就卖出 , 卖出之后想等回档再买进 , 结果行情节节上涨 , 白白失去盈利的机会 。 而卖到最高价的人 , 因当时市场多头气氛浓厚 , 本应持币观望 , 但拒绝不了市场的诱惑 , 草草入市 , 以致遭受套牢 , 造成很大的损失 。
投资于股市的人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 , 随着股市经验的丰富 , 都会感到股市的变化无常 , 更能体会到行情的难以捉摸 。 有经验的股市投资者决不会抱着完美主义幻想 , 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 , 还无法判断是不是最低点时 , 就开始逐渐购买有潜力的股票 , 等到行情反弹回升后到一定程度 , 很难有大的涨幅后就出手获利 , 决不会贪卖最高价 。 事实证明 , 如果投资者能掌握低买高卖的要领 , 就已经不错了 , 如果真的最低价买进 , 最高价卖出 , 那就很幸运了 。 最低不买 , 最高不卖是股票买卖的经验之谈 , 也是立足股市的法宝之一 。
股市不是赛智力的考场 , 而是比纪律的课堂
拥有投资理论是市场持续稳定获利的必要条件 , 但并非充分条件 。
做交易首先还得解决思想问题 , 观念问题和认识问题 。 如果连思想问题都没有解决 , 研究再多的技术都没用 。 在执行系统信号时应不折不扣 , 不要心存犹豫 。 对系统的犹豫主要来自于系统亏损时期的信心衰竭 , “月有阴晴圆缺 , 人有悲欢离合” , 正是由于瑕疵的存在 , 才构成了真正的完美 。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投资理论的亏损期属于正常现象 , 此时才是真正考验和提高交易水平的时期 , 是应对困难、处理困难能力的时期是培养交易员稳健交易风格和耐心交易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
衡量交易心态是否健康的标准是:当你持有头寸后 , 如果心中强烈希望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时 , 则属于不健康的交易心理;当你持有头寸后 , 如果不是期待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 , 而是做好了价格方向变动的各种应对措施 , 则为健康的交易心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