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女被害荒野,死前含糊说4个字成关键,警方艰难分析终破解( 二 )


随即警方又对案发地附近所有监控里的200多个小时的录像内容再次复盘 , 试图从中找到有效的线索 。
民警们反反复复 , 一秒一秒地看 ,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但最终也是没有找出关于“四个孩儿”的任何线索 。
随后警方又根据“四个孩儿”上山可能乘坐交通工具为判断 , 再次对案发前后的所有监控录像进行了仔细的观看 。
这次观看录像 , 终于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
一辆灰色的面包车进入到了民警的视线当中 , 这辆灰色的面包车在案发前上了山 , 在案发后又下了山 , 具有重大嫌疑 。
莫非“四个孩儿”就坐在这辆面包车上吗?
警方们的情绪一下子从低落转为了兴奋 。
接下来的时间 , 就是全力找到这辆灰色的面包车 。
但找到这辆面包车之后 , 民警们的情绪又随之转为了低落 。
原来 , 当天 , 这辆面包车只是到附近的学校去接人了 , 接完人之后急急忙忙地回家了 , 根本就不存在作案时间 。
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 , 就这样又被迫中断了 , 民警们的情绪又变得低落起来 , 显得非常地泄气 。
距离女孩被害 , 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 , 爱情却没有一点进展 , 家属急 , 当地百姓急 , 公安干警们更急 。
为了破案 , 民警们死死盯住监控录像 , 没日没夜地寻找着有效的线索 。
每一辆车 , 每一个人 , 每一个交通路口都不放过一丝一毫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民警们终于在监控录像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
屏幕上的一个黑点引起了民警们的注意 , 这个黑点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 , 但还是被老刑警们看到了 。
通过放大镜查看 , 屏幕里远处的这个黑点 , 就是被害人王亚萌 。
在这里 , 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些个民警们敏锐的眼力 。
通过录像民警发现 , 在案发前 , 王亚萌坐上了一辆绿色的出租车 , 然后赶往事发地 。
在民警们看来 , 一条重大的线索再次出现 , 他们判断 , 找到这辆绿色的出租车可能就是侦破此案的重要突破口 。
民警们甚至大胆推断 , 王亚萌会不会就是在出租车上被害 , 然后又被带到案发地的 。
如今 , 一切只有找到那辆绿色出租车事情才能见分晓 。
很快 , 警方就找到了这辆绿色出租车 , 据出租车司机反映 , 当天他确实拉了一个女孩 , 但是因为路不好走 , 司机并没有上山 , 而是到山脚下就让女孩下车了 。
出租车司机还说 , 当时他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在现场 。
出租车司机的嫌疑被排除了 , 民警们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再次中断 。
这让民警们的情绪再次陷入低潮 , 距离案发已经一个多月了 , 多条被认为有价值的线索都被一一排除了 , 监控录像也不知被翻看了多少遍 。
案情一波三折 , 民警们的情绪也是从高潮到低落 , 从低落到高潮 , 再从高潮到低落 , 但案情始终没有任何的进展 。
三、女孩的临终遗言说的那四个字到底是什么?
辛辛苦苦一个多月 , 没有找到任何突破口 , 一切都在原地踏步 。
此时 , 家属的情绪也相当激动 , 他们认为如果警察破不了案 , 他们就自己找人解决 。
这一句话反映的亲属们迫切希望警察能够替他们申冤 , 赶紧破案的急切心理 。
同时也给办案民警们带来了压力 , 一个多月的时间案情竟然没有一点进展 , 让他们也感觉到很窝囊 。
难道原先的侦破方向是错的?
此时民警们决定 , 再一次从女孩的临终遗言入手 , 重新梳理案情 。
因为女孩的临终遗言 , 肯定是在告诉大家凶手的一些信息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但对于办案民警来说 , 对于女孩的临终遗言 , 很可能在先前他们就理解错了 。
对于“四个孩儿” , 办案民警们再次展开了讨论 , 有些民警认为按照当地的方言 , 意思是4个年轻人一块做地案 。
但是新密方言有一个特点 , 就是“si”和“shi”不分 , 也就是平舌音 , 翘舌音不分 。
那么女孩的临终遗言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 就是她说的是“是一个孩”?
通过民警们激烈的讨论 , 案情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
那就是 , 作案的不是四个年轻人 , 而是一个年轻人 。
民警们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 , 他们再次聚精会神地观看起来了 , 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监控录像 , 试图再一次找到有用的线索 。
这一次观看的目的很明确 , 就是要找一找在案发前后有没有单独上山的年轻人 。
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观看 , 民警们不放过任何一个人 , 终于有了发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