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篇中国科研成果登顶级期刊,医药领域实现多个全球首创



超300篇中国科研成果登顶级期刊,医药领域实现多个全球首创


(健康时报记者谭琪欣)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各大期刊官网数据统计发现 , 今年以来 , 截至11月14日 , 已有超300篇中国科技论文被收录于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国际期刊《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及其子刊中 , 分布于临床医学、生物医学、药理学与制药学、肿瘤学等领域 , 产生了一批本土原创、全球首个的研究突破 。
资料图片 ,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
破解PD-1继发性耐药 , 新一代肿瘤免疫药物在中国迎来新突破 11月8日 , 《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由信达生物制药研发的IBI319临床前研究结果 。
IBI319是同时靶向PD-1和CD137的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 , 研究显示 , IBI319具有明显优于PD-1单抗的药效 , 动物实验食蟹猴的毒理实验中 , IBI319显示安全性良好 , 无肝毒性等副作用 。
“虽然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疗效 , 但依然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 诸如免疫原发性、继发性耐药现象等 , 同时其疗效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 因此 , 开发下一代的双特异性肿瘤免疫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 临床牵头主要研究者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向健康时报记者透露 。
“中国本土生物医药公司已准备好在免疫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 这将有助于全球研发并满足癌症患者的需求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团队于《肿瘤免疫疗法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发展》综述中提到 。
中国原创技术 , 将成为国际冠心病精准诊断的“新标准” 11月4日 , 国际最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和乔树宾教授共同牵头完成的FAVOR III China的1年研究结果 。
FAVORIII China研究是冠脉生理学指导血运重建的全球最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由国内26家顶尖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完成 。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 相比传统方法 , QFR检查术指导的(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35%术后1年不良事件风险 , 还可帮助医生精准治疗 , 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支架使用数量 , 造影剂注射量、手术时间更短、辐射更少 。
这是《柳叶刀》自创刊以来 , 首次刊出由中国科学家团队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冠心病精准诊断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检查 , 也是其在心血管领域首次发表由中国牵头、在中国完成、基于中国原创技术的研究 。
“FAVOR III China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临床研究 , 新的基于造影的生理学评价技术为全球患者和心血管医生提供了一种创伤更低且更舒适的生理学评价方法 。 ” 《柳叶刀》高级执行主编Stuart Spencer教授如此评价 。
中国研究引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治疗新方向!疾病复发率降低83% 9月20日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领衔的ADAURA研究成果 ,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 探索了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作为辅助治疗方案 , 用于接受完整肿瘤切除的ⅠB-ⅢA 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获益情况 。 该研究还入选了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口头报告环节 。
研究团队通过长达5年的研究发现:针对从IB期到IIIA期的早中期肺癌并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 , 如在先期手术切除后通过第三代靶向药物的辅助治疗 , 患者的肿瘤复发风险将下降83% , 推迟疾病的复发风险 。
“这一研究成果使得早中期肺癌患者有机会达到治愈的效果 , 甚至会影响乃至改变医生治疗这些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策略 , 也很大机会改变国内外指南对于肺癌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建议 。 ” 吴一龙教授表示 。
国际顶级期刊发布中国鼻咽癌研究成果 , 对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产生影响 健康时报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 , 8月2日 ,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为通讯作者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和陈秋燕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 在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文章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 公开了本土创新药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III期研究(JUPITER-02研究)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