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果文化一家独大,李诞的野心藏不住了

| 作者:秋叶大叔| 编辑:林琳
第四季脱口秀大会刚落幕,网上热度不减,大家津津乐道杨笠的观点,周奇墨的神来之笔,徐志胜的暴力丑学,何广智的颜值逆袭。
不过有没有注意到,似乎大家对李诞的关注却越来越少了。
他好像变成一个纯粹的主持人,有时更像嘉宾,光芒被众多明星IP掩盖了。
没有出彩的段子,没有创新的炸场,曾经的脱口秀大王,难道不担心自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吗?
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李诞背后的笑果文化,就会发现,李诞现在的姿态,早就超出了打造个人影响力的阶段,他开始成为一位打造脱口秀IP航母的领军人。
要知道,中国不缺有才华的人,缺少能够成功打造IP的人。
李诞在接受采访时打过一个比方:
自己讲是刀,主持是鞘,刀和鞘谁更厉害?古龙小说中写,最好的鞘足够牛逼,就不需要套刀了。只要看到鞘,就知道这个人惹不起嘛。所以要从“刀”转变为“鞘”。
李诞最终的“野心”,是将自己和笑果文化作为厉害的刀鞘,让它吸引更多的好刀。
那么,笑果文化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呢?
01
以IP滋养IP
中国脱口秀兴起,2010年就已有苗头,不过当时的演员只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固定场所,小范围演出,远无法像今天这样为大众所喜爱。
2013年,在美国成名的脱口秀演员黄西回国举办了数次专场,影响力十分有限。


笑果文化一家独大,李诞的野心藏不住了

文章插图

不是人们不需要快乐,也不是演员没有绝活,一切都还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
2017年,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联合推出《吐槽大会》,这节目把明星拉下神坛,大家互相吐槽,观众一看,可太有趣了,节目爆火,单期播放量最高破2亿。


笑果文化一家独大,李诞的野心藏不住了

文章插图

这档节目的走红使脱口秀成为大众熟知的一种喜剧形式,而李诞,也成为了喜剧领域的顶流明星。
资本的脚步是迅速的,2017年的5月,笑果文化就拿到了2亿元融资。这一年,有个喜剧演员叫石介甫,成立了个单立人喜剧俱乐部,在7月份也拿到了200万元的投资。
这就是今天脱口秀行业“南笑果,北单立人”的说法来源。


笑果文化一家独大,李诞的野心藏不住了

文章插图

不过,两家公司今天基本没有可比性,笑果文化经历了八轮融资市场,估值高达30亿,而单立人两轮融资估值也还没过亿。
为什么两家公司区别这么大?
笑果文化成立初期的发展迅猛与李诞个人品牌的知名度密不可分。
李诞在《吐糟大会》《脱口秀大会》频繁登场,高产出、高质量的喜剧段子令人捧腹,以至于很多人只要一看他小眼睛一眯,就马上想笑。
他强势出圈,跨界参加《奇葩说》,带着佛系的笑容与黄执中辩论,又圈了一波粉。
很多人一开始喜欢上看脱口秀,就是直奔李诞而去的。


笑果文化一家独大,李诞的野心藏不住了

文章插图

但是,仅靠李诞一个人的IP影响力无法撑起笑果文化长足的发展,更不用说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脱口秀大会》前两季,整个节目组其实都很发愁,“全国也就那么二三十个演员,根本经不起激烈的赛制去玩。”
后来,《脱口秀大会》推行“素人机制”,从各个角落挖掘有潜力又有意愿的脱口秀人才,甚至引进主业并非脱口秀的参演者,哪怕你一辈子只能讲一次段子,也过来玩一下吧。
靠《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两个知名节目IP的平台,笑果文化得以不断吸纳人才,到了第三季、第四季,全新的IP不断涌现,”又丧又酷“的李雪琴更是成为全网顶流。
这些优秀的人才又确保了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出,形成了笑果文化强大的底气。
笑果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IP制造循环机制,新人要想成名,就很难通过笑果文化以外的平台。
比如单立人旗下曾培养出杨笠、Rock,周奇墨、徐志胜,但他们最后全部都通过《脱口秀大会》才成功出圈。
而单立人也想通过喜剧综艺取得突破,参与了《周六夜现场中国版》《夸就对了》《听姐说》等节目制作,但都难以取代观众心目中笑果文化两档知名IP节目的地位。
想一想,仅仅是李诞的才华,没有遇到电视媒体的平台放大能量,笑果发展能这么顺利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