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理论和太极理论的契合,气一元论的整体观( 三 )
太极状态是混沌的 , 阴阳还没有分开 , 按照经络学说 , 任督两脉是完全联通的 。
说到这里 , 感觉到出现一个问题 , 应该是以太理论比较致命的 , 那就是五大元素用固化的思维 , 绝对静止的参照系来研究对象 。
而太极阴阳五行理论体系是动态的看问题 。
【以太理论和太极理论的契合,气一元论的整体观】事物发展到某一个阶段 , 会出现对应的状态 , 以及相应的相互关系 。
气一元论把太极和以太放在一起来研究 , 是一个方向 , 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借鉴参照 。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理论:气一元论 。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 , 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 , 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 。 诚如《河洛原理》所说 , “太极一气产阴阳 , 阴阳化合生五行 , 五行既萌 , 遂含万物” 。
宏观来讲 , 宇宙的形成 , 就是有一元的气而成 , 也就是太极一气造化而成 。
具体来讲 , 地球上的生物(人类社会)的生存空间弥漫的就是一个大气层 , 空气的构成大致相同 。
从内观的角度 , 人体也是一气周流的 , 人呼吸进来体内的气是同样的 , 然后在生命体内部进行相关具体的运化 。
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 , 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 , 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 , 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 。 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 ,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 , 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 。 五气即二气 , 二气即一气”(宋·吴澄《答人问性理》) 。
五行进一步抽取要素就是阴阳两仪而已 , 阴阳都是太极生出来 , 所以就都是太极而来 。
从这个角度 , 气一元论还是太极理论的另外一种整体观表达 。
天地万物皆本于气 , 人亦因气而生 。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 , 人的生死、物之盛毁 , 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 故曰:“人之生 , 气之聚也 。 聚则为生 , 散则为死 。 ……故万物一也”(《庄子·知北游》) 。 人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 , “人之生也 , 因阴阳五行之气而有形 , 形之中便具得阴阳五行之理 , 以为健顺五常之性”(吴澄《答田副使第二书》) 。 总之 , 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 , 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 , 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 , 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 , 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
总之 , 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 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 , 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
关于气的文字记载 , 最早见于甲骨文 , 《说文解字·气部》说:“气 , 云气也 , 象形 。 ”可见 , 气的原意是对云气的表述 。 春秋战国时期 , 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步形成 。
气 , 古代另外一种写法 , 炁”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 。 炁 , qì读音同“气” 。
【气部】气
雲气也 。 象形 。 凡气之屬皆从气 。 去旣切 。
(氣 xì)饋客芻米也 。 从米气聲 。 《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矦 。 ”餼 , 氣或从食 。 ? , 氣或从旣 。 許旣切 。
【說文解字注】
雲气也 。 气氣古今字 。 自以氣爲雲气字 。 乃又作餼爲廩氣字矣 。 气本雲气 。 引伸爲凡气之偁 。 象形 。 象雲起之皃 。 三之者 , 列多不過三之意也 。 是類乎從三者也 。 故其次在是 。 去旣切 。 十五部 。 借爲气假於人之气 。 又省作乞 。 凡气之屬皆从气 。
以上资料 , 来自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为繁体字 。
关于气一元论 , 以《管子内业》为代表的宋钘、尹文学派主张“精气学说” , 认为“精者也 , 气之精者也 。 ”当时 , 精、精气、气的概念基本相同 。 精气学说提出 , 气(精气)是物质 ,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 即“气一元论”的思想 。 精气学说是气的学说的早期概念 。 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之一的《黄帝内经》 , 在其成书的时期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领域的时代 。
清代黄元御的一气周流体系 , 是这个方向的经典代表 。
因此 ,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内 , 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 。 东汉时期 , 以王充为代表的古代哲学家继承“精气学说” , 创立“元气学说” 。
《论衡·谈天》说:“元气未分 , 混沌为一”;又在“言毒”篇说:“万物之生 , 皆禀元气” 。 说明宇宙开始是一个混沌状态气在宇宙巨变中产生 , 作为产生和构万宇宙万物的元始物质 , 由无形之气变化而生成有形之物 。 同时代的《难经》也相应地第一次使用“原(元)气”的概念 。 其后 , 唐宋明清的哲学家几乎言必称气 , 例如 , 宋代张载《正蒙》等著作 , 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 , 肯定气是构成万物的实体 , 由于气的聚散变化 , 形成各种事物现象 。 明清之际 , 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和戴震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气一元论 , 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
推荐阅读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太和镇网格员识破传销窝点,帮助误入迷途来穗青年顺利回家过年
- 五眼联盟变五“瞎”联盟,间谍和特工都藏不住,一动都不敢动
- 768公里!17.01秒!史上最长和最久的闪电!
- 1到10之间最神秘的数字,中外无数传说都和它有关,谜团至今未解
- ?微波和射频技术在量子计算中还有许多其他关键应用
- 宇宙大爆炸理论遭质疑,宇宙或许没有起点,历史可能无限久远?
- 物种起源理论遭遇挑战,难以解释,地球文明或许来自天狼星?
- 意大利考古学家进行挖掘 发现古代头盔和神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