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元宇宙”作为一种我们未来生活方式演进的可能形态 , 这项技术的核心亮点在于可以满足人们在经验活动中超验的智能化感知体验 。 面对这样一种高度集成的智能文明基座 , 对它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 。 所以在这个技术升级迭代的过程中 , 个体和群体对待元宇宙的发展应该保持理性 , 客观看待、稳健发展 。
序
宇宙孕育了生命 ,
生命演化出人类 ,
人类创造了虚拟世界 。
人在虚拟现实技术活动中 , 通过控制“虚拟人”在虚拟空间活动进而建构起一个虚拟世界 。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的活动由“现实”的维度走向了“虚拟”的维度 。 在康德看来 , 生命在地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限制是时空领域的制约 , 而虚拟现实技术给了人们突破时空限制(空间的有限性和时间的不可逆性)的可能性 。 虚拟现实技术从VR、AR、MA到XR不断升级迭代 , 使得“虚拟现实”到“扩展现实”在不同的维度实现人类在“虚拟”和“现实”两大领域完成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 以技术哲学的眼视角审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 , 它的演进逻辑从“现实领域”到“虚拟领域”再到“拓展现实领域”的转化 , 也正是现实技术通过开发虚拟技术完成了一次对“现实世界”的自我超越 。 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相互作用中走向融合后 , “虚实相生”的“元宇宙”便诞生了!
一 元宇宙是什么?
就名字而言 ,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很大也很宽泛 。 本身“宇宙”就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意思;宇宙的“本元”概念也是无法确定的 , 比如中国古人常说的“道”“阴阳”“太一”等;又比如西方哲人
“元宇宙”它不是自然的产物 , 而是人类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 融合各种高精尖技术后创生的人造产物 。 以“虚拟”和“现实”为区分维度 , “元宇宙”可以看作是虚拟现实技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成技术的结果 。 现在主流的观点对“元宇宙”定义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 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 , 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 , 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 , 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 ”
基于以上分析 ,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观点一:“元宇宙”是综合各种前沿技术的应用平台 , 以互联网技术为其内核 , 以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云技术、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脑机技术等为支撑的多位一体的未来技术 。 它在应用层面表现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技术受众的应用端 , 人们通过各种设备在元宇宙技术打造的场景中进行各类活动;另一个是技术主体的平台端 , 通过各类技术相互作用后构成的“云大脑” 。 元宇宙作为一种技术产物更多地会是技术主体创生的信息技术集成平台 , 而技术受众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已经被纳入到元宇宙的生态活动之中去了 。 就如同你说“人”是什么一样 , 人的活动也必须具备“脑子”和“身体”相互间的参与 , 如此才能使人的活动变为现实活动 。
观点二:“元宇宙”是现代技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人造产物 。 从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来看 , 我们自下而上推演“元宇宙”技术的发展路线就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 当前对元宇宙的迭代版本有如下猜想:①“元宇宙1.0版”=互联网+元宇宙;②“元宇宙2.0版”=AI+元宇宙;③“元宇宙3.0版”=区块链+元宇宙;④“元宇宙4.0”=脑机+元宇宙 。 如果人类真的可以开发出虚拟世界 , 并自由地游走在“虚拟”与“现实”两大领域 , 这将是人类的伟大胜利 。 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看出 , 我们还生活在互联网(信息)时代 。 也就意味着我们还处于元宇宙“1.0”版向“2.0版”过渡阶段的伟大技术进程之中 , 所以大家现在面对互联网界对于元宇宙概念的热捧也无需感到惊讶 , 毕竟有些东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推荐阅读
- 人类眼中死神镰刀般的原子弹,在宇宙中,却如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
- 人火化后基因去哪了?DNA其实比你的想象更顽强
- 流浪地球2定档明年,今年不如先来明日之后这里看看
- 被“科学”耽误了的运动员和音乐家!
- Magic Leap 2规格曝光:配备眼球追踪等18个传感器、支持动态亮度调节
- 等离子清洗设备可以生成一种新型纳米级分子结构。
- 从恒星到白矮星,类太阳恒星的传奇
- 一文读懂元宇宙核心观点:虚拟世界完全映射现实世界,万亿级生态蓝图开启
- 蚯蚓这样没有防卫能力的动物为什么没有被其他动物捕食灭绝?
- 筛选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通过浏览现有化合物集合来寻找新的先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