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节蕨门—木贼目( 二 )


孢子生成于位于某些茎部顶端之孢子囊穗(类似松球的结构)里的孢囊梗内 。 在许多物种里 , 有孢子囊穗的茎部不会有分枝;而有些(如问荆)则不会行光合作用 , 且在春天很早地便和可行光合作用的茎部分离生长出去 。 在另外的一些物种(如犬问荆)里 , 它们和一般不生育的茎部非常相像 , 都会行光合作用 , 且具有分枝的轮生体 。
木贼属的孢子大多是无性孢子 , 但问荆较小的孢子则可以产生出雄性的原叶体 。 孢子含有四个弹丝 , 有如湿度感应弹簧般地作用着 , 让孢子只会在孢子体已纵向地裂开后才开始传播 。
许多此属的植物喜欢潮湿的沙土 , 而有一些则是水生的 , 且亦有部分是适应潮湿的黏土 。 其中一个物种-问荆可以是一种很烦人的杂草 , 因为它很容易在拔掉后又再长出来 。 其茎部是由地下茎长出来的 , 而其地下茎长在很深的地底 , 且几乎不可能被挖出 。 它也不受许多被用来杀死种子植物的除草剂影响 。 某些物种的叶子是有毒的 , 若放牧的动物误食了很大量的话 。 木贼属在日本是可以拿来料理且食用的 。
可以当作一种利尿剂 , 减轻发炎及减少肌肉的抽筋和痉挛 。 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 可促进皮肤的健康和强化骨骼、头发、指甲和牙齿 。 帮助骨折和结缔组织恢复健康 。 加强心脏和肺脏 。 对于治疗关节炎、骨骼疾病 , 如骨质疏松、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水肿、胆囊疾病、痛风、肌肉痉挛、和前列腺疾病有效 。 可减少出血和加速烧烫伤的痊愈 。
木贼在种子植物称霸地球之前曾经是更巨大且更多样的类群 。 某些物种可以达到30米的高度 。
(2)似木贼属似木贼属(学名:Equisetites) , 又名拟木贼属 , 是木贼科下已灭绝的一个属 , 为一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蕨类 。 生存于石炭纪末至白垩纪末 , 其化石分布于全世界 。
似木贼的外形和现代木贼属物种一致 , 和新芦木属(英语:Neocalamites)亦很相似 。 这类植物长有主脉茎 , 孢子生成于位于某些茎部顶端之孢子囊穗(类似球果的结构)里的孢囊梗内 。 单叶互相连接 , 呈直线状或草叶状 , 可多达30轮 。 叶的基座包裹着鳞片叶 。 它们能利用地下茎进行无性生殖 。
4.杯叶科杯叶是杯叶属植物 。 矮小草本 。 茎为单枝 , 偶分叉 , 中空;节和节间分明 , 节间上的纵肋和沟在节上直通 。 叶轮生 , 基部连成杯状的叶鞘 , 上部常展开 , 不紧贴着茎;有的种 , 其边缘或顶端反屈 , 叶鞘边缘叶脉突出成尖齿状 。 孢囊柄轮生于孢子叶穗轴的节间上 , 二歧分叉1~3次;叉枝垂直伸出 。 孢子囊四个或多个着生在末级孢囊柄平顶状叉枝的下面 。
本属与木贼属的主要区别:杯叶属肋和沟在节上相通;叶鞘杯状 , 常展开 , 不与茎紧贴;叶上部分离 , 有时叶尖突出于鞘缘而呈针状;孢囊柄数轮夹一轮苞片聚成囊穗 。 而木贼属肋和沟在节上交错;叶鞘不成杯状 , 不展开 , 常与茎紧贴;叶尖分离呈齿状;轮生的孢囊柄聚成孢子叶穗 , 不夹以苞片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