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综上所述 , 发表在《science》上的基于关闭AKT7致老基因开关的技术 , 展示了我国在国际衰老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 证明了诺奖技术在衰老干预领域的惊人前景 。
不过 , 这种技术正处于实验室阶段 , 距离临床干预保守需要5-10年时间 , 目前艾木茵等sir蛋白活化技术仍是高净值人群的首选 。
未来几年内 , 随着衰老干预技术的进步 , 包括二级双胍、锂盐、靶向衰老细胞清除等新一代技术逐步成熟 , 将为人们提供更多可能性 。
推荐阅读
- 它被称为“翻版”的地球,上面有山脉和雷雨,生命存在几率非常大
- 血月又临世间,持续时间580年来最长,血月是如何形成的?
- 580年来最长月食上演,全球各地共赏
- 火星上有水吗,证据又是什么?
- 被质疑“挂块肉都比它强”!教科书删除的地动仪,真是伪科学吗?
- “十四五”期间将开放60~70处大遗址
- 旅行者发射44年,还未飞出太阳系,到底咋回事,有神秘力量阻挡?
- 最远人造物已至221.54亿公里外世界,最后的照片中拍到了什么?
- 近600年来最长月偏食于今晚上演
- 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及对材料深度的分析检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