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朗诵更加生动的入门技巧和方法( 二 )


让你的朗诵更加生动的入门技巧和方法

文章插图
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 。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 。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 。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 。(快速 。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5、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 。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 。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 。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 。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 。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
3.平调 。(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
【让你的朗诵更加生动的入门技巧和方法】4.曲调 。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
让你的朗诵更加生动的入门技巧和方法

文章插图
朗诵的技巧
正常情况下,说话是在呼气时而不是在吸气时间进行的,停顿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 。如果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讲话或朗诵,必然要求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 。
讲话时的正确呼吸方法,应当采用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即运用小腹收缩,*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 。郭兰英在谈到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时说:“唱歌时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 。具体方法如下:
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 。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
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 。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 。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满气息,为发音提供充足的“气”,同时,由于小腹向内收缩,胸前向外扩张,以小腹、后腰和后胸为支柱点,为发音提供了充足的“力” 。“气”与“力”的融合,为优美的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