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本是德才兼备明君 亡国是只因宽容贪腐
《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 , 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 。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 , 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 。”历史上的杨广确实被极端妖魔化了 , 不仅弑父篡位 , 夺嫡杀兄 , 奸母诛弟 , 甚至“罄南山之竹 , 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 , 流恶难尽 。”
事实上 , 杨广不仅“美姿仪” , “少敏慧” , 而且颇具军事才能和政治铁腕 。他的父亲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 , 母亲独孤皇后则是北周名将孤独信的女儿 , 堪称血统高贵 。开皇年间 , 年仅13岁的杨广受封晋王 , 统帅并州兵马 。公元589年 , 20岁的杨广拜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 , 驰马援弓风驰电掣 , 率50万大军 , 突破长江天堑 , 一举灭陈 , 统一中国 。他对南朝百姓“秋毫无犯” , “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隋书》更称赞杨广“南平吴会 , 北却匈奴 , 昆弟之中 , 独着声绩” 。
这位皇帝还是个天才诗人 , 其名作《饮马长城窟》:“千乘万旗动 , 饮马长城窟 。……浊气静天山 , 晨光照高阙 。”今天读来还辉煌壮丽、气吞山河 。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所言:“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 。”睿智的杨广还曾首创科举 。《唐摭言》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宫门口看见新科进士级行而出 ,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 , 人吾彀中矣 。”其实 , 隋炀帝才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首创者 。大业三年 , 炀帝下诏:“文武有职事者 , 以孝悌有闻 , 德行敦厚 , 节义可称 , 操履清洁 , 强毅正直 , 执宪不挠 , 学业优敏 , 文才秀美 , 才堪将略 , 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应该说 , 这“十种”人才的选拔标准 , 比后世的八股取士高明许多 。
然而 , 颇具才干的杨广却在执政14年后亡国 , 使隋朝成为著名的短命王朝 。后代学者往往将隋亡归因于征高丽、修运河 , 甚至归咎于杨广本人锦帆珠翠、大修宫苑的高消费 。其实 , 百姓对封建天子的消费水平 , 本身就有相当容忍度 。乾隆下江南 , 奢华消费只能更甚 , 却不曾引起民变蜂起国家动荡 。历史学家的分析 , 也许都是隋亡的理由 , 但还有一个幽暗的历史角落需要照亮 , 那就是隋炀帝对官场贪腐近乎过度的包容宽纵 。这种对腐败的宽容 , 令朝廷贪腐肆无忌惮、嚣张霸道 , 成为人神共愤、恶性扩张的社会毒瘤 。
杨广最信任的宇文化及 , 就是个奢靡贪腐的“官二代” 。他“不循法度 , 好乘肥挟弹 , 驰骛道中 , 长安谓之轻薄公子” 。尽管贪污受贿被多次举报揭发 , 都靠杨广保护从轻发落 。坚信自己“有后台”、“根子硬”的宇文化及 , 从此更加贪婪 , 见民间美女珍玩便强行抢夺 。隋大业初年 , 刚刚即位的隋炀帝驾临北方边境榆林 , 陪驾的宇文化及竟违背禁令与敌国突厥经商 , 谋取暴利 。这种“跨国”贪腐 , 终于激怒了杨广 , 判宇文化及死刑 。但这位贪官已被剥衣解发押赴刑场时 , 杨广又心软了 , 再次赦免宇文化及 , 将他“捞”了出来 。
杨广为何对贪官如此心慈手软呢?也许由于长期与兄长杨勇夺嫡 , 他太过看重官场力量 , 认为只要得到百官拥戴 , 满足朝中官员的要求 , 让他们心花怒放 , 就能收天下于股掌之上 。他明白 , 宇文家族官场人脉极广 , 宽容宇文化及 , 就等于打通了官场的任督二脉;而皇帝亲自赦免的贪官 , 也会从此结草衔环感念圣恩 , 成为忠心不二的嫡系;再者 , 连宇文化及这样的大贪官都能免罪 , 朝中贪腐官员自可放心大胆 , 一心一意地效忠于自己 。这样一举三得 , 是何等高明的权谋之道驾驭之术!于是 , 宇文化及不仅咸鱼翻生、绝地逢生 , 而且被再度起用为重臣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