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瞻才是名副其实的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瞻作为一代千古名臣诸葛亮唯一的亲儿子 , 在蜀汉最后生死存亡之战中表现出了极度高尚的品质 , 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 , 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 , 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 。随后刘禅投降 , 蜀汉灭亡 。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 , 成为蜀汉事实上的中流砥柱 , 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但是作为绵竹之战的蜀汉方军事主官 , 表现出的战术素养之低下让人目瞪口呆!回顾绵竹之战的整个过程令人极为痛惜 。难道当时就没有人看出来战场形势吗?不!有人看出来了 , 并且涕泪横流的提醒诸葛瞻 , 可他就是没有听 。邓艾进逼涪县 , 尚书郎黄崇跟随诸葛瞻兵到涪县 , 大军在此徘徊迟疑没有及时推进 , 黄崇多次劝诸葛瞻应该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 , 不让敌人进入平川 。诸葛瞻仍犹豫不定 , 黄崇为此急得痛哭流涕(《黄权传》) 。等到邓艾长驱而入 , 诸葛瞻还和邓艾来了一个绵竹平原会战 , 黄崇也和诸葛瞻父子一同战死疆场 。何其悲壮啊!这诸葛瞻是怎么回事啊?诸葛亮当年是怎么培养儿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诸葛瞻出现如此离谱的战场判断力?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诸葛瞻为什么这么蠢 。
一、先天不足 , 仅得到父亲的道德指引
“建兴十二年 , 亮出武功 , 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 , 聪慧可爱 , 嫌其早成 , 恐不为重器耳”(《诸葛瞻传》) 。因诸葛瞻出生的实在是太晚 , 出生时父亲已经45岁 , 都没有什么时间得到父亲的亲手点拨 , 就这样 , 父亲还嫌自己太过早熟 , 恐怕将来不能成大器 。我们看到诸葛晚年得子 , 并没有溺爱孩子 , 只有家教严格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早熟的孩子 。诸葛亮一向重视个人的道德品质优于个人能力 , 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以从《诸葛亮集》中的《诫子书》里得到印证 , “夫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 , 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这个全文《诫子书》就是专门写给诸葛瞻的 , 希望儿子从小就淡泊明志 , 宁静致远 , 以此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不幸的是 , 诸葛瞻才八岁 , 那个最爱他的人 , 却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我们到此 , 还没有迹象看出来诸葛亮确定儿子的培养方向:名臣?名将?抑或文武双全?
二、刘禅过度培养女婿
【揭秘诸葛瞻才是名副其实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平时非常喜欢给别人写信 , 给刘禅写 , 给诸葛瑾写 , 给孙权写 , 给孟达写 , 给儿子写 。《出师表》简直就是专门写给刘禅看的 , 刘禅经常收到诸葛的信和密报 , 听到亚父时时刻刻对自己关心和告诫 , 刘备也要求刘禅对待诸葛就像对待父亲一样 , 看到诸葛对自己推心置腹 , 密表给自己推荐的辅政之人都是良善之辈 , 《蒋琬传》:“(诸葛)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 , 后事宜以付琬 。”刘禅得到诸葛的尊重 , 自然对诸葛一家很放心 , 并且恩宠有加 , 不但把诸葛瞻招为驸马 , 还一路大力提拔诸葛瞻 。从这点上就可以攻破某些黑诸葛的人所谓刘禅不让大家吊唁诸葛是早就猜忌诸葛的说法 , 本人认为 , 刘禅的这一做法只是在表明 , 我刘禅已经长大了 , 而且智商没有传说的那么低 , 我刘禅还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对于刘禅来说 , 诸葛亮死了 , 无异于天都塌了 。所以刘禅巴巴的盼着诸葛瞻赶快长大 , 诸葛瞻才17岁 , 就让赶快娶公主 , 娶了公主立马就让女婿担任骑都尉 , 第二年任羽林中郎将 , 那就是成都御林军首领 , 这是多大的恩宠!随后诸葛瞻更是步步高升 , 随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衔军师将军 。这军师将军完全就是专给诸葛家定的军衔 , 刘备刘禅父子完全是把诸葛父子看做是刘家江山的监护人 。景耀四年 , 诸葛瞻才35岁就代理都护并升任卫将军 , 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朝政 。我们知道 , 在姜维惨败给邓艾时 , 黄皓弄权曾想以右大将军阎宇替换掉姜维 。在这一点上 , 我们看出 , 刘禅还是很清醒的 , 黄皓作为玩伴可以 , 但是作为江山的依靠 , 非诸葛家的莫属 。由刘禅亲自定夺 , 确定了辅国大将军董厥主内 , 卫将军诸葛瞻统领除汉中姜维以外的全部军事力量 。这一文武搭配 , 我们发现是那么的眼熟:蒋琬配魏延 , 费祎配姜维 , 董厥配诸葛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