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杀人狂魔的
明太祖朱元璋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残暴 。当朱元璋还是朱重八时他绝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会变得如此嗜血——杀掉那么多人,而且那些人都是曾经跟他打江山的兄弟、朋友、下属 。就像朱重八还是一个要饭的时候,他也万万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它会一统天下,成为皇帝 。
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贱的皇帝,其他的开国皇帝大多是富二代官二代有背景的 。就连刘邦也比他好一点,人家好歹是一个亭长,相当于一个村长,总不至于要出家又乞讨要饭什么的 。
而当一个要饭的拥有天下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怕失去这一切 。这种害怕的情绪日益增加,变得越来越疯魔,以至于越来越残暴,并且不信任任何人 。他老觉得有人要篡夺他的江山,夺取他的王位 。首先怀疑的就是他的左丞相李善长 。左丞相那可是很大的官呢,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政府内阁总理 。李善长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明朝头号开国功臣,被人认为是相当于汉朝的萧何 。
李善长的官做得那么大,官至左丞相,自然慢慢的就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 。一看李善长周围朋友圈儿人不少嘛,都有自己的势力了,再这么发展下去,岂不是有造反的能力了?李善长自己平时也不注意,老跟一些人来往,勾肩搭背的,还是太单纯 。这样,对李善长不满的人自然就有了把柄说你结党营私 。
这些问题朱元璋也看在眼里,他就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把李善长给换掉 。于是朱元璋找“明朝诸葛亮”刘伯温来商量这个事儿 。刘伯温是当时中国的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还是预言家 。诸葛孔明有《马前课》预言未来,刘伯温就整一个《烧饼歌》预言未来,俩人一个路子,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后人有意为之 。
刘伯温是明朝建立的大功臣,他有一件事影响着整个明朝,一直到现在——明朝这个国号是他给起的 。刘伯温认为以前的元朝太黑暗,我们要“以明克暗”,所以就叫明朝吧!有人说是因为朱元璋以前的领导是小明王韩林儿,还有说朱元璋是明教教徒所以就叫明朝 。那都是扯!一个国号的确立怎能如此儿戏,没有一个高大上的意义怎么行?
刘伯温和李善长有矛盾,现在朱元璋来找他商良撤换李善长的事,按理说,刘伯温应该是举双手赞成的 。可是没有,刘伯温反而劝朱元璋不要轻易换掉李善长,说李善长虽然也有过失在朝中有搞小圈子的情况,但是他这个人威望很高,又立下了很多汉马功劳,并且在朝中能够协调好各个官员,稳定大局 。
朱元璋说他平时老想加害于你,你还帮他说话?现在我想让你来当这个左丞相 。刘伯温赶紧连连摇手,说我这个人搞大方针政策性的事情还可以,你让我搞具体的事情,细枝末节琐碎的事情,我烦都烦死了,完全做不来 。
朱元璋说那杨宪怎么样?刘伯温说杨宪这个人是“有相才而无相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杨宪具备当宰相的能力,但是没有当宰相的气度 。刘伯温是杨宪的好朋友,他知道他的这个朋友气度不够,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可是杨宪肚子里撑不了船 。
后来朱元璋又询问刘伯温,汪广洋怎么样,可不可以当做丞相啊?刘伯温说这个人更不行了,还不如杨宪呢 。这个人又偏激又肤浅,不能担大任 。
于是,朱元璋又提出了一个人选,就是胡惟庸 。哪知刘伯温直接就给否了,说胡惟庸这个人还不如前俩人呢,胡惟庸就像一匹劣马,你让他驾车的话准要翻车 。应该说刘伯温看人还是比较准的,因为胡惟庸这个人就是一小人,很工于心计,一心想往上爬,做了大官之后就要排除异己,后面他的行为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
朱元璋就对刘伯温有点生气了,觉得说我来找你商量事儿,提了这么多人选,这个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让你当呢你又不当,你又提不出一个好的人选,那你还有什么用!
朱元璋也是倔,干脆让胡惟庸来当这个左丞相替代李善长 。你刘伯温不是最不看好他吗,我就偏要让胡惟庸来当 。
胡惟庸真的就像刘伯温所说的一样,是一匹劣马驾车要翻 。他在当左丞相时独断专行,排除异己,任人唯亲 。发展到后来,有的重大的事情连朱元璋也不通知了,直接跳过朱元璋他自己就决定了,比如重要人事安排之类 。
这就让朱元璋很头疼了,以前有一个李善长现在又来一个胡惟庸,两人都一样,长久下去都会威胁自己的王权 。于是在洪武13年,朱元璋就找了一个“擅权植党”的罪名将胡惟庸杀掉了 。
不过朱元璋搞掉蓝玉的这个做法确实有点不太如流,至少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 。他让人买通蓝玉身边的人,来诬陷蓝玉谋反,可笑的是这些出面诬陷的人基本是蓝玉府中的下人 。你想这个道理,如果蓝玉真的要谋反的话,岂会让府中的那些个下人知道如此机密的事情?就算你要栽赃嫁祸,做戏也得做得像一点吧!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