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谋士的特点及区别 各有千秋成大业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 。下面 ,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
【曹操五大谋士的特点及区别 各有千秋成大业】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 就是想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 , 也就是找出他们的区别 。
荀彧 , 关键词:体大思精 , 总统后盾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 。所谓王佐之才 , 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 。这里的“王” , 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 , 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 , 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 。当然 , 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 , 乱世治世都不可以 , 尤其是在乱世 。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 , 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这样的思想结构 , 结合乱世务实的现实需要 , 荀彧必然会成为一个全能型 , 而且处事细致的智囊 。
荀攸 , 关键词:传奇完人 , 战术大师
与郭嘉相比 , 荀攸与曹操其实更有默契 , 白马之战的时候 , 他们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 然后付诸实行 , 将辎重丢弃给追兵 , 任其捡拾 , 待其阵型大乱 , 一鼓反击 , 竟斩杀了大将文丑 。须知曹操号称“非常之人 , 超世之杰” , 能与他达成默契的荀攸 , 也一定是位传奇英才 。在荀攸的战术建议之下 , 曹操在吕布、刘表、袁绍等人的战斗中屡屡获胜 。《三国志》称 , 荀攸前后策划了奇策十二条 , 只有好朋友钟繇都知道 , 后来钟繇在编纂这些奇策的时候去世了 , 于是世间也就难以流传荀攸的奇策 。然而也许正是如此 , 更令这位战术大师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
贾诩 , 关键词:经权达变 , 长于应对 。
贾诩的关键词与荀攸的特点雷同 , 事实上他的综合评价确实不如荀攸 。毕竟这个家伙几度易主 , 而且一句话就能搅得天下天翻地覆的 。然而在几度易主的过程中 , 贾诩所展现出的“经权达变”的修为 , 又是荀攸所不及的 。正如《三国志》里所说:“权以济事” , 也就是应对事故、应对人事 。
贾诩长于应对 , 能够根据既有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 , 所以贾诩处事永远是被动的、低调但聪明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期在魏国越混越好的原因 , 这种低调隐忍 , 为他的风评加了不少分 , 因而得以和二荀同列 。
程昱 , 关键词:勇略过人 , 刚戾傲慢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程昱的语录 , 发现他建议的口气都相当激烈、相当傲慢、相当自大 , 即便是对曹操也是这样 。在此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气度 。你即便是岁数大 , 对于上司也多少收敛点吧?不过程昱就是这样 , 一片赤胆忠心 , 别的不管 ,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种人也是艺高人胆大 , 没什么干不出来的 。
程昱由于性子太直 , 虽然曹操能容忍他 , 但他私下的人缘很差 , 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 , 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 。当初这个倔强的家伙不息背负前后矛盾的名声投奔曹操 , 看来也算没看错人 。
郭嘉 , 关键词:鬼才
郭奉孝是五大谋士中人气最高的家伙 。我想大概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一个标题:“郭嘉遗计定辽东” , 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抱负 , 还有英年早逝的悲凉命运 。很多人是因为怜爱才喜欢的郭嘉 , 正如喜欢断臂的维纳斯一样 。实际上郭嘉的确带兵参加了最后一次出征 , 但并没有遗计定辽东的桥段 , 而在演义中他是唯一一个跟诸葛亮一样 , 可以预见死后事情发展的人 。
郭嘉的言论大都与荀彧相仿 , 论述非常完备 , 然而他和荀彧的区别是 , 荀彧说话喜用长句 , 往往做一大套灰常严密谨慎的分析 , 将局势一点一点的给曹操分析出来 , 最终让曹操自己决断 。即便是表达自己的态度 , 也往往是反问句 , 所说能加强语气吧 , 但总不那么痛快 。但郭嘉说话并非如此 , 他常用短句 , 说话的节奏明快 , 形式上多排比对仗 , 富有音韵美感 。他的分析相比荀彧 , 更加清晰流畅 , 环环相扣 , 逻辑性更强 , 结论语气往往非常肯定 , 让人非常痛快 。总而言之 , 郭嘉进谏 ,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论述 , 逻辑顺畅 , 结论明白 , 语言艺术也更为高超 。他比荀彧多了一份果断 , 比贾诩多了一份积极 , 比程昱多了一份美感 , 而郭嘉最完美的地方 , 就是他不像荀攸那么完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