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飞 能写诗会画画的美男子

在人们的心目中 , 张飞的长相应该是威猛无比的 。然而 , 2004年文物部门在四川简阳张飞营山上发现的一个石人头像 , 使一些专家学者对三国名将张飞的外貌 , 产生了新的看法 。
该石像大约高四米 , 宽三米多 。据当地人传说 , 这是唐代工匠为纪念“五虎上将”张飞 , 在当年张飞扎寨处专门雕塑的 。据说该“张飞”慈眉善目 , 耳长唇厚 , 脸上竟没有一根胡须 , 与《三国演义》和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张飞形象大相径庭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专门为头像做过测量和鉴定 , 发现该石像的确建于唐代 。对于它是否就是张飞 , 虽然考古专家没有给出答案 , 但该石像的发现 , 使人们对张飞的真实面容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证 。
《三国志》里对刘备“大耳垂肩 , 双手过膝”、关羽“美髯公”、“相貌堂堂”等均作过比较详细的描述 , 独独对张飞的长相却只字未提 ,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正因为这样 , 也就使罗贯中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三国演义》里 , 他对张飞的形象不惜笔墨大肆夸张 , 说张飞“身长八尺 , 豹头环眼 , 燕颔虎须 , 声若巨雷 , 势如奔马 。”活脱脱就是另一个钟魁 。
而在戏剧里张飞不仅是豹头环眼 , 燕颔虎须 , 更给张飞增加了一张黑脸 。其实 , 小说和戏曲里的红脸关公是有根有据的 , 但黑脸的张飞则完全是艺术家的想象和戏剧艺术的本身需要 。可以想象一个红脸的关公与一个黑脸的张飞同时出现在舞台上 , 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十分显著的 。
张飞有两个女儿 , 先后都嫁给后主刘禅 。能够当上皇后 , 在讲究后妃美貌的古代 , 她们的相貌至少应该算是不错的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她们的父亲 , 张飞本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由于缺少正史的记载 , 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 , 还是简阳张飞营山的张飞 , 哪一个才是张飞真实的相貌?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
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话:“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 事实正是如此 , 张飞并非莽汉 。
据《三国志》记载 , 公元208年 , 曹操南下 , 刘备从襄阳撤退 。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 , 在当阳被曹操的骑兵追上 , 刘备弃妻抛子自己逃命而去 , 留下张飞带领二十余骑断后 。在这危急时刻 , 张飞带兵拆了当阳桥 , 一人横矛立马于河边大喝:“身是张益德也 , 可来共决死?”敌军慑于他的勇猛 , 不敢上前 , 从而解了刘备之危 。而《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更为详细的描写 , 说是张飞为了阻挡曹操的追兵 , 故布疑阵 , 命士兵在桥后树林中弄起滚滚尘埃 , 自己则“怒目横矛 , 立马于桥上” , 曹军“又以为是诸葛孔明之计 , 都不敢近前” 。曹操也亲自赶来 , 张飞见此 , 更是邀敌来战 , “声如巨雷” 。张飞见敌稍有退却之心 , 更加有恃无恐 , 邀战之声更大 , 吓得曹操身边的曹军大将夏侯杰“肝胆碎裂 , 倒撞于马下” , 就是这一声大吼 , 吼退了曹操的大军 , 使刘备得以脱逃 。《三国志》对这段史实记载得过于简略 。实际上单凭张飞的那几声吼 , 哪怕是吼破了喉咙 , 恐怕也是吼不退曹操数万大军的 , 曹军另有顾忌 , 害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才是退兵的原因 。但是他们万万不会想到 , 这并非是孔明的妙计 , 而是出自于猛张飞的计谋和胆识 , 若是知道就这样被张飞用计玩耍了一次 , 曹操不气煞才怪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飞 能写诗会画画的美男子】还有一件事也反映了张飞的足智多谋 。公元215年 , 曹操命张郃领兵三万进攻巴西郡宕渠(今四川渠县) , 时任巴西太守的张飞率万人迎击 。两军在此相持了五十余日 , 后来张飞突生妙计 , 故意将敌方引入一狭窄山道上 。对方不知是计 , 上当前来 。张飞则率精兵绕到敌军后面发动突袭 。敌方人马虽多 , 由于地势所限 , “前后不得相救” , 被打得晕头转向 。这一仗 , 张飞大获全胜 。曹军大将张郃仅带十余残兵弃马而逃 , 十分狼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