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人都挤着睡,国际空间站像垃圾堆!中国空间站像苹果专卖店( 二 )


国际空间站已经投入使用多年 , 各国航天员在这里工作的时候留下了大量影像 , 而空间站中的航天员数量有时候也会达到饱和 。 我们能够在一些照片中看到 , 航天员们在满是线路、仪器的空间里进行操作 , 看起来确实非常杂乱无章 , 而且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各种设备 。
在生活起居方面 , 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能够得到的个人空间也非常狭小 , 一些从国际空间站回来的航天员抱怨说这里几乎没有个人空间 , 而睡眠的地方也很狭窄 , 宇航员们被迫挤着一起睡 , 一不小心还会被别人发出的声音吵醒 , 甚至还需要用“壁挂”的方式睡觉 , 来节约空间 。
比起国际空间站的环境来说 , 我国的空间站确实要宽敞、整洁许多 。 在工作的区域 , 并没有出现各种线路、设备暴露在外的情况 , 各个空间都整整齐齐 , 井井有条 。
而生活空间更是难以相比 , 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个人空间非常宽敞 , 每个航天员都有自己的卧室和宽敞床铺 , 在明亮、整洁的空间站内部完全不会有压抑的感觉 。 除了卧室之外 , 航天员们还有自己的“太空健身房” , 可以在太空的失重生活中保持身体健康 , 得到充分锻炼 。
工作环境的差别
国际空间站的某些舱段确实环境非常杂乱 , 但其中最典型 , 最像“垃圾堆”的舱室无疑是实验舱 。 空间站中的实验随时都在进行 , 而且随时会更换各种设备 , 而设备的线缆、操作平台各有不同 , 非常复杂 , 才会显示出如今的模样 。 我们对比的是“天和”核心舱 , 属于一个空间站的“心脏” , 显然不可能如此狭窄和杂乱 。
不过 , 之后等到我们的实验舱对接成功之后 , 空间也不会如此杂乱 , 之所以现在就能够肯定这一点 , 是因为国际空间站存在一个严重问题——操作设备的接口无法统一 。
国际空间站是苏联解体之后 , 美国和俄罗斯合作 , 十数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工程 , 且不论其他出力较少的国家 , 光是美国和俄罗斯的设备就有很多标准不一的地方 , 比如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室“曙光号”就是当年苏联准备用在“礼炮”空间站的一部分改造而来 。
美国负责的部分自然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建设 , 这就造成航天员们在使用实验设备的时候 , 还需要用专门的转接装置以适应各种不同标准借口 , 甚至每换一个舱室就需要改变一次 。
航天员挤在一起睡觉?
看了关于工作环境上的差别 , 我们再来说说生活空间差异的来源 。 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空间站相比确实没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 这个原因其实和上文相同 , 都是因为国际空间站在建设的过程有多方参与 , 没有完整的规划和设计 。
舱室不断增加 , 功能要求不断增多 , 原本的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无法满足现实要求 , 于是只能够牺牲航天员们的生活空间了 。 加上随着时代的变化 , 如今的各种标准也都和以前不同 , 国际空间站成为了一个“拼凑”的空间 。
航天员真的只能够在国际空间站里挤在一起睡觉吗?其实这也是一个“望文生义” 。 美媒确实说了国际空间站的生活区狭窄问题 , 但窄归窄 , 航天员们还是有自己的睡眠空间 , 不至于睡“大通铺” , 采访中所说的“挤在一起”是指在航天飞机中 。
不过 , “壁挂”睡觉确有其事 , 但也只是在空间站满员之后再有访客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 。 不过对于失重的宇宙空间来说 , 在墙壁上还是在地板上睡觉其实也没有很大差别 , 只要固定好自己不会飘来飘去就行 。
未来的空间站发展
在看了这些理由之后 , 我们明白了国际空间站和我国“天宫”空间站的一些差别从何而来 , 也明白国际空间站作为宇宙探索的先行者 , 其很多经验给后来的其他国家的航天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 其中当然也有我国 。
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完全由我国自行规划设计 , 因此在各个舱室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更加合理 , 也做到了完全一致的标准化 。 因此即使是在未来功能和任务增多的情况下 , 我国的空间站也不会像国际空间站这样杂乱无章 。
其实 , 使用了多年的国际空间站故障频发 , 已经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候 , 然而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 , 现在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投入都显得有些“囊中羞涩” , 只能够将现有的国际空间站缝缝补补继续使用 。
也就是说 ,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将在国际天文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甚至一些国家会“摒弃”老旧的国际空间站 , 和我国达成战略合作 , 来到我国空间站中工作和实验 。 如果要那样做的话 , 这些航天员可要早早开始学中文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