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首任提督丁汝昌 从农家子弟到海军将领

今年适逢甲午战争120周年 , 丁汝昌作为首任北洋海军提督 , 作为甲午战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丁汝昌从一位农家子弟到“海军司令”坎坷而非同寻常的一生 。
丁汝昌简介
丁汝昌(1836.11.18~1895. 2.12) , 中国海军北洋水师提督 。字禹廷 , 安徽省庐江县人 , 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 , 同治四年(1865)迁居巢县汪郎中村 。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 。
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 , 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 , 被迫随队叛投湘军 , 不久改隶淮军 , 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 , 官至记名提督 。1879年 , 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1881年1月 , 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 , 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在威海卫之战中 , 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 但未得到上级命令 , 无奈港内待援 , 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最后在弹尽粮绝 , 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 , 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 , 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
丁汝昌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 。1836年11月 , 他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丁家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对丁汝昌的年少岁月 , 夏冬波做了详细的考证 , 他说:“丁汝昌生下来未及数月 , 其母向氏亡故 , 由奶奶抚养 。3岁时奶奶也病故 , 只得与父亲丁灿勋相依为命 。上了3年蒙学后 , 就过起了放牛娃、放老鸭、摆渡、磨豆腐的生活 , 饱尝人间酸楚 , 但也锤炼了他以后坚强的意志品质 , 并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到了17岁的时候 , 他已成长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大小伙 。”
参加淮军后 , 他因为战功屡次擢升 。1874年 , 由于淮军裁编节饷 , 丁汝昌三营马队被裁撤 , 遂返巢县汪郎中村赋闲 。身为大将不能为国家效力 , 他时时闷闷不乐 。1877年秋 , 丁汝昌奉旨发往甘肃差遣 。离京回途 , 路过天津 , 42岁的丁汝昌拜见了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 从此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当时 , 李鸿章正在筹办北洋海防 , 急需用人 , 见到丁汝昌后大喜过望 , 从此“倚为横海楼船之选” 。
1894年2月18日 ,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赏加尚书衔 。此时的丁汝昌达到了人生和事业光辉的顶峰 。众所周知 , 甲午战争的海战主要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和刘公岛保卫战 。就在刘公岛保卫战中 , 从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 , 丁汝昌亲率舰队先后打退了日本联合舰队7次进攻 。也是在此次保卫战中 , 丁汝昌自杀殉国 。
【北洋海军首任提督丁汝昌 从农家子弟到海军将领】丁汝昌以身殉国后 , 清廷准王文韶、李秉衡奏 , 视之为罪臣 , 丁汝昌成了甲午战败的替罪羊 。直至1910年4月25日 , 宣统皇帝以丁汝昌“力竭捐躯 , 情节可怜 , 准载洵奏 , 开复已故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原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