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近日,芒果TV全新综艺《大湾仔的夜》开播,在第一集的节目中,预告了广州市培正中学一群学生与大湾区哥哥大合唱、吃“大排档”的片段。在11月初,大湾区哥哥一行人在培正中学和学生们踢波过招的路透也在社交平台刷屏。越秀区学校那么多,为什么培正中学的学生会独有机会与大湾区哥哥互动交流呢?这里,就要说说关于培正中学港澳班的故事了!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文章插图

综艺《大湾仔的夜》节目截图
回味录制
“吃了小春哥做的鱼蛋、天华哥的猪排饭”
合唱《真的爱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今年9月,“新使命·大未来”湾区青年说故事会现场,广州市培正中学初一港澳子弟班的孩子们用粤语歌曲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感恩和祝福。
班上澳门籍学生胡珀玮、胡珀诚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也是合唱队中的一员。前段时间,他俩获邀参加了《大湾仔的夜》的录制,当晚他们和“大湾区的哥哥”再次合唱了这首粤语金曲《真的爱你》。至今,胡珀玮、胡珀诚兄弟俩还在回味大湾区哥哥做的菜,“
我们品尝了小春哥做的鱼蛋,吃了天华哥做的猪排饭,又跟汉文哥交流…
…”,当然这群“哥哥”从年龄上来说,应该算是伯伯叔叔辈了。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文章插图

澳门籍学生胡珀玮、胡珀诚在培正中学初一港澳子弟班学习。
胡珀玮、胡珀诚两兄弟告诉南都采访人员,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他们在出生后没多久,就跟随父母来到广州生活,他们都表示,在广州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顺利,和同学们相处很融洽。“我们就是正常交朋友,没有港澳、内地之分。”同班的穗籍学生史卓鑫说:“虽然我在港澳班,但我不是港澳生,可是我们班就是一个集体,我们相处就是像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港澳班缘起
全市港澳子弟班3
年前试点培正独具优势
20世纪30年代,广州培正中学的校友就在香港、澳门建立了分校,具有开办港澳子弟班的良好基础,如今学校一直与香港、澳门的培正中学保持着密切的来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港澳人士将到大湾区工作和生活。因应新的形势,广州市积极为港澳籍适龄儿童青少年在穗就读提供多元化且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自2019年起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现全市共有6个区9所学校开设港澳子弟班。
2019年,广州市培正中学设立全国首批公办性质“港澳子弟班”,目前初一、初二、初三各有一个港澳班,每个班有穗港澳学生50名左右,其中约一半是港澳子弟。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文章插图

广州市培正中学初二年级的港澳子弟班
特色教学
“两文三语”
助港澳子弟适应内地学习
港澳子弟班跟普通班的学习内容会不会有不一样呢?据介绍,“港澳子弟班”的课程顺应港澳“两文三语”的教学模式,协助港澳籍学生尽快适应内地教育。教学以普通话、简体字为主,粤语、繁体字为辅,重视和加强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化两地的教学环境,更快习惯内地的阅读和书写模式。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文章插图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文章插图

小学在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就读吴卓琳,现在培中初二港澳子弟班上学,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有佳绩。
读于初二港澳子弟班香港籍学生吴卓琳,小学在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就读,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去年六月跟着父母一起过来广州生活。吴卓琳说,在香港读书,校内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有一些,而在广州这边学习节奏会紧张一些,刚开始,在写字和普通话方面有些不习惯,但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她。“在我不会写(简体)字的时候,老师会教我怎么写,在学习普通话的方面,也有很多同学会帮助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吴卓琳也很快适应了内地的学习生活,普通话越发流利。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取得过一等奖的佳绩。

推荐阅读